民间信仰

论 《东周列国志 》的神秘文化

民间信仰 http://www.folkbelief.com 2017-10-12 01:31 出处:网络 作者:未知编辑:@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鬼神的信仰程度很深,比较集中的反映在 《左传 》、《国语 》、《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史传中 ; 以先秦史传 、野史杂著和民间传说为材料的 《东周列国志 》, “羽翼信史 ”地演绎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浸透了鬼神信仰等文化现象。本文从天命观、谶纬说 、卜筮 、解梦和鬼魂描写等方面探究其神秘文化, 对于研究小说的文化意蕴和春秋战国的文化现象当是很有意义的 。

论 《东周列国志 》的神秘文化

·曾 良·

摘 要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鬼神的信仰程度很深,比较集中的

反映在 《左传 》、《国语 》、《史记》、《资治通鉴》等古代史传中 ; 以先秦史

传 、野史杂著和民间传说为材料的 《东周列国志 》, “羽翼信史 ”地演绎

了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浸透了鬼神信仰等文化现象。本文从天命观、

谶纬说 、卜筮 、解梦和鬼魂描写等方面探究其神秘文化, 对于研究小说

的文化意蕴和春秋战国的文化现象当是很有意义的 。

关键词 《东周列国志》 神秘文化 天命观 谶纬说 鬼魂描写

神秘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古代 ,人们对

鬼神的信仰程度很深 ,春秋战国时期尤然, 它较集中地反映在《左传》、

《国语》、《史记》和有关诸子散文等文献中 。以先秦史传和野史杂著为

材料的 《东周列国志》也渗透了神秘文化,其表现为天命观、谶纬说 、卜

筮 、解梦和鬼魂等描写 。系统地探究这一问题 ,有助于理解这部小说所

包含的丰厚而复杂的文化意蕴 。

天命观产生于殷商时期 , 直接影响周人的观念 , 至今还有不少信

徒 ,也是小说思想的组成部分。

殷人开始把自然天体观念与“上帝”天神观念发生联系 ,并把“天”

加以以神化 ,认为 “上帝 ”在 “天 ”上① , 所以 “上帝 ”与 “天命 ”往往是同

义语, 常将“上帝 ”与“天命”并称 。 《尚书·汤誓》说: “有夏多罪 ,天命

· 227·

DOI : 10. 13674/ j . cnki . 32 - 1017/ i . 2011. 02. 017

殛之 。 ……夏氏有罪 ,予畏上帝 ,不敢不正 。”《诗经 ·商颂 ·长发 》称 :

“上帝是祗 , 帝命式于九围 。” 《商颂 ·殷武 》又说 : “天命降监 , 下民有

严 。”这便是商人的心理 。周人受其影响 , 也相信上帝和天命 。 《尚书

·大诰 》说 : “于天降威用 , 宁王遗我大宝龟 , 绍天明 。” 《诗 ·大雅 ·大

明 》说 : “维此文王 ,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 , 聿怀多福 。”《尚书 ·牧誓 》又

说 : “今商王受 ,惟妇言是用 。 … …今予发 , 惟恭行天之罚 。”殷 、周都敬

畏天命 ,又都以执行天命为理由推翻前朝统治 。但周人在相信天命的

同时 , 又对天命加以怀疑和责难 。如 《尚书 · 君奭 》说 : “天不可信 。”

《诗 ·大雅 ·文王 》: “天命靡常 。”《尚书 ·周书 ·召诰 》还说 :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 ,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我不敢知曰 ,有夏服

天命 ,惟有历年 ; 我不敢知曰 , 不其延 , 惟不敬厥德 , 乃早坠厥命 。

我不敢知曰 ,有殷受天命 ,惟有历年 ; 我不敢知曰 , 不其延 ,惟不敬

厥德 ,乃早坠厥命 。

周人既仿效殷人崇天又怀疑天命的心理 ,郭沫若解释为 : “以天的

存在为可疑 , 然而在客观方面 , 要利用它来做统治的工具 , 而在主观方

面 ,却强调着人力 ,以天道为愚民的政策 , 以德政为操持这政策的机柄 ,

这的确是周人所发明出来的新的思想 。”②这说明周人对天命的认识已

具有一种理性倾向,其天命观比殷人要淡薄得多 ,更为注重人事的作用 。

《东周列国志 》艺术地反映了周人的天命观 。冯梦龙在 《新列国志

·引首 》中说 : “史官论谓有幽厉 ,必有东迁 ; 有东迁 ,必有春秋战国 ,虽

则天运使然 , 然历览往迹 ,总之得贤者胜 , 失贤者败 ; 自强者兴 , 自怠者

亡 。”作者强调胜败兴亡决定于人事 , 但也没有完全否定史官的 “天运 ”

说 ,所以小说也表现了一定的天命观 。小说第一回就在 《国语 ·郑语 》

的基础上 ,描写夏桀王时有神龙之涎沫 ,历殷商六百多年 , 至周厉王时

化成小元鼋 。一宫女因踏鼋迹 ,感而怀孕 ; 又经四十余年 ,生下一女孩 ,

以为是妖物 ,抛弃在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 。不料此女孩因 “众鸟以喙

衔之 ”, “将次拖近岸来 ”, 被一褒城人取回养育 , 取名褒姒 。褒姒成人

后有倾城倾国之貌 ,又被献给周幽王 。幽王以千金买她一笑 ,为她烽火

戏诸侯 ,竟亡西周 。作者用诗歌吟咏道 : “怀孕迟迟四十年 , 水中三日

· 228·

尚安然 。生成妖物殃国家 ,王法如何胜得天 !”又得出结论说 : “自此西

周遂亡 ,天数有定如此 。”( 三回 )

再如小说第四回和第二十六回以 《史记 ·封禅书 》为素材 , 描写秦

国的兴起和发展也是基于天命 。先有秦文公在郊天梦上帝之子告诉

他 : “帝命汝为白帝 ,以主西方之祀 。”太史敦解释说 : “白者 , 西方之色 。

君奄有西方 ,上帝所命 。”又有陈仓人获奇兽能说人话 ,说有雌雄二雉

精 ,得雄者王 ,得雌者霸 。雌者即止于陈仓山 ,化为石鸡 。后来有秦穆

公获陈宝以证 。说穆公醉卧五日方醒 ,梦宝夫人代上帝召见 ,命他平晋

乱 ,作霸君 , “传名万载 ”。穆公猎于太白山 ,果 “得一雉鸡 ,玉色无瑕 ,

光彩照人 。须臾 ,化为石鸡 ”。这正是所谓宝夫人 , 天命赋予秦穆公 。

秦 、晋大战龙门山时 , 穆公也祈天保佑 : “天而有知 ,吾必胜之 。”后来秦

师俘晋君而获全胜后 , 小说又总结说 : “善恶两家分胜败 ,明明天道岂

无知 !”( 三十回 ) 在作者看来 , 秦穆公广纳人才 , 称霸酉方 , 以及 “三定

晋君 ”、“再平晋乱 ”等 , 都是上帝安排的 。又如赵襄子无恤被智伯所

攻 ,逃奔晋阳 。襄子家臣原过在途中遇一神人 , “以青竹二节授之 ” ,嘱

其转交赵襄子 。襄子剖竹 , 得朱书二行 : “余霍山之神也 。奉上帝命 ,

三月丙戌 ,使汝灭智氏 。”后来赵襄子联合韩 、魏二家灭掉智氏之日 ,正

是三月丙戌日 。小说写道 : “天神所赐竹书 ,其言验矣 。” ( 八十四回 ) 其

实质都是君权神授的天命观 。

另一方面 ,小说又表现了对天命观的怀疑 ,乃至否定 。如周太史伯

阳父解释西周将亡之兆说 : “吾夜观乾象 , 妖星隐伏于紫微之垣 , 国家

更有他变 。”大夫尹吉甫针锋相对地指出 : “天定胜人 , 人定亦胜天 。诸

君但信天道而废人事 ,置三公六卿于何地乎 ?”大夫赵叔带也说 : “及今

勤政恤民 ,求贤辅政 , 尚可望消弭天变 。”( 二回 ) 在怀疑天命中 , 表现了

对人事努力的肯定 。对统治者来说 , 虽然怀疑天命的存在 ,但又常用它

来作为工具 ,统治人民 。如齐将田单既不信天命 ,又假托上帝之命 ,以

“齐当复兴 , 燕当即败 ”统一人心 ,施火牛阵大败燕军 。 ( 九十五回 )

应指出的是 ,小说还表现了春秋时代的祖先神灵崇拜与天神崇拜

有着某种联系 ,把祭祀祖先神灵作为沟通天神的媒介 ,祈求保佑 。如晋

· 229·

人改葬故太子申生 ,国舅狐突白日梦见申生之鬼魂 ,而申生已奉上帝命

为乔山之神 , “欲以晋畀秦 ” 。狐突求其不要将晋国与秦 ,申生之魂说

当再奏上帝而改 ,七日后托巫者回话 。结果巫者来告 , 已复奏上帝 ,无

害于晋 ( 二十九回 ) 。这种现象 , 正如刘翔解释 : “企求通过祭享的方式

由祖先神灵为媒介去影响天神上帝的旨意 , 透露出建立以人为中心的

天人关系的意图 。正是战国秦汉儒生大力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滥

觞 。 ”③而这种天人关系的意图在西周金文里就有记录 ④ ,因此 ,可以说

《东周列国志 》较客观而又多侧面地反映了周人的天命观 。

谶是一种 “诡为隐语 ,预决吉凶 ” ⑤的预言 ,纬是用神秘主义解释经

书的著作 。谶纬说的实质是把经学神秘化 , 从而建立一种神学与经学

杂糅的学说 ; 其核心仍是君权神授的天命观 , 通过把统治者神化 , 进而

使封建统治秩序化 ,神圣化 。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利用它来作为膺受天

命的根据 。

谶纬说兴起于秦 ,盛行于东汉光武帝之时 ,但它的渊源却更早 。清

人王鸣盛在 《蛾术编 》卷二中说 : “秦三十二年燕人卢生奏簶图圣 , 此似

纬书之始也 。 ”又说 : “然如 《周易 》乾凿度 , 实夫子之微言 , 郑康成注特

为精确 ,欲通 《易 》者 , 舍此无由 。凡若此等必非哀 、平间人所能伪造 ,

当出七十子之徒 ,汉初脱秦火之厄 ,而复出者也 。光武尤加敬信 ,故东

汉以纬为内学 。 ”其实 , 先秦史官就是制作谶语的专家 。 《史记 ·封禅

书 》载 , 秦穆公病卧五天 ,醒后说到上帝那里去了 ,上帝叫他将来平定

晋乱 , 并叫史官记录 , 称为 “秦谶 ” 。与此同类的 ,还有 “赵谶 ”等 。顾颉

刚曾断言 , 《左传 》的材料 “十之一二是刘歆改作的或是增加的 ” ,又说 :

“历史传说是社会情况的反映 ,所以那时的古史可以断定一半是神话 ,

可惜没有系统的著作流传下来 。”⑥小说中描写孔子出生的一系列神秘

色彩 , 就来自于王肃伪造的 《孔子家语 》。纬是阐释经的 ,传说经是孔

子定的 , 所以在谶纬说里孔子是一个中心人物 , 后世儒生自然将其神

化 。既有先秦史官的制作 ,又有后世儒生的解释 ,以此为素材的 《东周

列国志 》有大量的谶纬说描写就不奇怪了 。

· 230·

小说中的不少篇幅把东周列国的兴衰更替 , 以及王侯将相的生死

存亡等都与种种谶纬现象联系起来 , 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些描写 , 大致

可分为四种情况 。

第一 ,国家衰亡有童谣或山崩川竭等作预告 。如小说开篇就写有

红衣小儿教市中小儿拍手作歌 : “月将升 , 日将没 ; 梁弧箕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