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世化的开始,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得到较多关注的历史时
期,海内外宋史研究名家辈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史的升温,中国传统史学的重点开始转移,
更多地将研究目光投向下层民众的生活、思想和信仰等问题。本文以宋代的民间信仰问题作
为研究对象,意图探求宋代民众精神层面的真实图景。
第一章绪言和最后一章结论之外,本文的主体部分由四章组成。
第二章对宋代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予以考察和梳理,意在建立后面几部分的知识背景。
此部分主要是揭示宋代民间信仰的观念体系,包括自然观念、空间和时间观念、鬼神观念以
及对人类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等等。
第三章着眼于官方对于民间信仰的看法和反应,重点讨论官方对于所谓正祀淫祀
加以区分的意图,和应付淫祀泛滥现象的具体作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官方对于与儒
家的信仰观念不符或冲突的信仰对象进行打击,主要通过地方官员的实践来予以考察;另一
方面,是官方大力完善和推行赐额、封号制度,企图通过有限度、有条件的承认来引导民间
信仰活动,但是因为对民间信仰本身特点的认识不足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
制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其设计之初所负载的期待并没有成功实现。
第四章以祝文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其中所包含的神灵观念及人神关系。祝文这一旨在
与神沟通的文字在宋人文集中有许多,通过对祝文的分类探析,可以有效地了解作为儒家文
化代表的官员对于神灵的态度。地方官员与地方神灵之间构成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宋代官
员在赴任之初便会拜谒当地神灵,然后才开始进行行政工作,在其行政事务中与神灵的交流
显得不可或缺,这不但是继承自传统治民事神的职责,还有来自民众信仰的压力和官员本人
的信仰倾向。宋代神灵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所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神灵的形象化倾向显
著,几乎扩展到所有的民间神祇,甚至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于想象中的神祇都拥有了逐渐固定
的具体形象,比如原先作为方位神的玄武。而人对神灵的感情不再是单纯的敬畏,而" />

宋代民间信仰丛论

民间信仰 http://www.folkbelief.com 2017-10-09 00:00 出处:网络 作者:未知编辑:未知
ant:normal;color:#000000;font-style:normal">宋代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世化的开始,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得到较多关注的历史时
期,海内外宋史研究名家辈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史的升温,中国传统史学的重点开始转移,
更多地将研究目光投向下层民众的生活、思想和信仰等问题。本文以宋代的民间信仰问题作
为研究对象,意图探求宋代民众精神层面的真实图景。
第一章绪言和最后一章结论之外,本文的主体部分由四章组成。
第二章对宋代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予以考察和梳理,意在建立后面几部分的知识背景。
此部分主要是揭示宋代民间信仰的观念体系,包括自然观念、空间和时间观念、鬼神观念以
及对人类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等等。
第三章着眼于官方对于民间信仰的看法和反应,重点讨论官方对于所谓正祀淫祀
加以区分的意图,和应付淫祀泛滥现象的具体作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官方对于与儒
家的信仰观念不符或冲突的信仰对象进行打击,主要通过地方官员的实践来予以考察;另一
方面,是官方大力完善和推行赐额、封号制度,企图通过有限度、有条件的承认来引导民间
信仰活动,但是因为对民间信仰本身特点的认识不足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
制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其设计之初所负载的期待并没有成功实现。
第四章以祝文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其中所包含的神灵观念及人神关系。祝文这一旨在
与神沟通的文字在宋人文集中有许多,通过对祝文的分类探析,可以有效地了解作为儒家文
化代表的官员对于神灵的态度。地方官员与地方神灵之间构成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宋代官
员在赴任之初便会拜谒当地神灵,然后才开始进行行政工作,在其行政事务中与神灵的交流
显得不可或缺,这不但是继承自传统治民事神的职责,还有来自民众信仰的压力和官员本人
的信仰倾向。宋代神灵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所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神灵的形象化倾向显
著,几乎扩展到所有的民间神祇,甚至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于想象中的神祇都拥有了逐渐固定
的具体形象,比如原先作为方位神的玄武。而人对神灵的感情不再是单纯的敬畏,而

宋代民间信仰丛论
摘要: 宋代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世化的开始,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得到较多关注的历史时
期,海内外宋史研究名家辈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史的升温,中国传统史学的重点开始转移,
更多地将研究目光投向下层民众的生活、思想和信仰等问题。本文以宋代的民间信仰问题作
为研究对象,意图探求宋代民众精神层面的真实图景。
第一章绪言和最后一章结论之外,本文的主体部分由四章组成。
第二章对宋代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予以考察和梳理,意在建立后面几部分的知识背景。
此部分主要是揭示宋代民间信仰的观念体系,包括自然观念、空间和时间观念、鬼神观念以
及对人类自身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等等。
第三章着眼于官方对于民间信仰的看法和反应,重点讨论官方对于所谓正祀淫祀
加以区分的意图,和应付淫祀泛滥现象的具体作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官方对于与儒
家的信仰观念不符或冲突的信仰对象进行打击,主要通过地方官员的实践来予以考察;另一
方面,是官方大力完善和推行赐额、封号制度,企图通过有限度、有条件的承认来引导民间
信仰活动,但是因为对民间信仰本身特点的认识不足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此
制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其设计之初所负载的期待并没有成功实现。
第四章以祝文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其中所包含的神灵观念及人神关系。祝文这一旨在
与神沟通的文字在宋人文集中有许多,通过对祝文的分类探析,可以有效地了解作为儒家文
化代表的官员对于神灵的态度。地方官员与地方神灵之间构成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宋代官
员在赴任之初便会拜谒当地神灵,然后才开始进行行政工作,在其行政事务中与神灵的交流
显得不可或缺,这不但是继承自传统治民事神的职责,还有来自民众信仰的压力和官员本人
的信仰倾向。宋代神灵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所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神灵的形象化倾向显
著,几乎扩展到所有的民间神祇,甚至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于想象中的神祇都拥有了逐渐固定
的具体形象,比如原先作为方位神的玄武。而人对神灵的感情不再是单纯的敬畏,而在一定
程度上神灵被要求对民众负责,其事务主要是控制气象和疫病以保证生产的顺利和生产者的
健康。如果人们认为神灵完成了被赋予的职责,那么会得到民众和地方官员的礼敬和回报,
但是神灵的表现如果差强人意,可能会受到来自其崇拜者的指责、质疑甚至威胁。
第五章则专就民间信仰中的极端形态,即杀人祭鬼的现象进行讨论,以人为牺牲献祭
于神灵的现象是原始信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这些违反人伦的作
法会渐渐减少以至消失。宋代文献中常见到关于杀人祭鬼的记录,并且《夷坚志》中还记有
II
所祭之神的名称,为稜腾神(鬼) ,或音转而讹称稜睁神(鬼) 狞瞪神(鬼) ,更多
的文字资料中没有指明祭祀的对象,不过却表明这种祭祀仪式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湖广、四川地区,尤其是以溪峒代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究其源流,应当还是从早期的
人祭继承发展而来,至于其中是否有佛道二教的观念掺入,从目前的资料看起来,基本可以
得出否定性结论,但是其详细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后面三章通过对宋代民间信仰几个侧面具体的考察,兼及官方与民间力量的消长、官方
控制民间信仰的动机、宋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各阶层不同的信仰观念、信仰的延续性和地域
性等相关问题,庶几可对宋代民间信仰拼出一个较为完整而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 宋代;民间信仰;淫祀;轨范化

 宋代民间信仰丛论

宋代民间信仰丛论.rar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