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

贵州的城隍信仰与民俗活动

民间信仰 http://www.folkbelief.com 2020-02-26 06:15 出处:网络 作者:周永健 编辑:@国学
黔中民间城隍信仰浓厚, 有关城隍神格认知众说纷纭;官民均参与城隍庙修建与神灵奉祀, 组织形态多样。敬畏并奉祀城隍, 既视之为辅政治国手段, 亦借重其所谓神鉴裁判功能。因而, 地方官员无不严肃对待年度性城隍祭仪, 新官上任亦须拜谒于其祠庙;城隍庙会则成为牵引地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一大因素。

贵州的城隍信仰与民俗活动

周永健                

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            

 摘    要:                

黔中民间城隍信仰浓厚, 有关城隍神格认知众说纷纭;官民均参与城隍庙修建与神灵奉祀, 组织形态多样。敬畏并奉祀城隍, 既视之为辅政治国手段, 亦借重其所谓神鉴裁判功能。因而, 地方官员无不严肃对待年度性城隍祭仪, 新官上任亦须拜谒于其祠庙;城隍庙会则成为牵引地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一大因素。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城隍;                         贵州;                         信仰与习俗;                

作者简介:                                                                                             周永健, 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傩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宗教学、民间信仰研究;贵州, 贵阳, 550025。;

基金:                                                         贵州省2015年度社科规划课题 (15GZYB67);

The Belief of the City God and Folk activities in Guizhou

Zhou Yongjian

Abstract:                

There is a strong belief in City God in Guizhou province.There wer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City God. Officals and people are all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mple and god worship, and they built a variety of organizational forms.Venerate and worship to the City God, not only regarded it as a supplementary political means, but also attached importance to its so-called divine judgment function. Therefore, local officials took the annual worship of the City God seriously, and the new officials had to pay homage to the temple when they took office. The City God Temple fair became a major factor in the local social economy and politics.Keyword:                

Folk belief;                         City God;                         Guizhou province;                         Belief and custom;                

黔中地区至今仍有城隍信仰之遗存, 如贵定县城隍庙。在中国民间信仰中, 城隍信仰应当是汉文化系统, 尤其是道教文化中较为重要的符号。城隍神被视为管理城市的冥界神灵, 因此, 但凡有城镇, 必建有城隍庙。历史时期, 黔地长期被视为边夷, 考察黔中城隍信仰的流布历史与信仰状况, 实则是可以成为管窥黔中地区趋于汉文化系统, 认同大一统国家观念的独特视角。

一、城隍信仰与城隍庙

(一) 城隍神认知

关于城隍祭祀由来问题, 光绪《黎平府志》援引《靖州志》资料, 梳理了城隍祭祀之渊源。“城隍之名本乎《周易》, 城隍之祀未知所始。《长乐图经》有云:汉御史周苛为项羽所烹, 高祖即位, 思其忠烈, 令天下郡县各附城隍, 立庙祀之。吴赤乌二年, 芜湖建城隍神祠。北齐慕容俨、梁武陵王祀城隍神, 唐张说有《祭荆州城隍文》, 杜牧之有《祭黄州城隍文》。张九龄云, ‘城隍是保, 氓庶是依。’则城隍之祀, 由来久矣。宋元以来, 其祀遍海内, 赐额颁爵历代多有。明洪武元年, 加各城隍以封爵, 府曰公, 州曰侯, 县曰伯。三年正月, 封县城隍为显佑伯。是年, 又诏革去封号, 止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之神。则显佑伯之称应是未定制以前之事也。 (1)

明迨思南文士萧重望在《重修思南府城隍庙记》中则更为详细地厘清了城隍祭祀之由来与意义:“城隍之名不经见, 唐以来, 郡县稍稍祠之。而宋儒乃称土地之神, 城隍不与。虽张南轩氏亦以为赘。是耶?非耶?夫五雉为城池, 无水曰隍, 二气旁□无之非是城以盛民厥功茂矣。以时报赛, 其谁曰不然, 《周礼小宗伯》:‘于是祭天之司民而重其事。’国初诏封城隍为鉴察司民, 未几, 釐去一切封号, 崇以本称。境内厉祭, 神实尸之。吏人蒞官, 俾与神誓。靳在阴阳表里以乂元元, 不可谓非《周礼》之遗意也。读我太祖制词云, 明有礼乐, 幽有鬼神。城隍聪明正直, 圣不可知, 必有超于高城深池之表者。大哉圣谟!岂曰不经而谬为重严也者!予以谓先王分职联事, 臂指相维。明既有之, 幽亦宜然。社与城隍其何足寘辨。若夫神所凭依将在诚矣, 诚也者, 实心为善, 以成其为人而福果之说不与焉。故夫历代信史以至稗官埜乘, 厥所称述, 阴骘霛贶, 李钰、黄兼济辈尤大彰明较著而必以此镕铸性灵宏阔风教, 达人君子当不其然, 曾德馨之几何而觊肸蠁之捷应如市道不啻则惑已。”1

明代以来, 城隍信仰更益衍益歧出, 世人只知谬戾可笑之城隍, 而不复知有《周易》之城隍。“城隍之名见于《周易》‘城复于隍’, 唐张说《祭荆州城隍文》所谓‘城隍是保, 庶民是依’是矣。合祭之于神祇坛, 以崇德报功, 宜也。此外, 别有《城隍长乐图经》载:‘汉御史周苛为项羽所烹, 高祖即位, 思其忠烈, 令天下郡县各附城隍立庙祀之。’至明, 更益衍益歧出, 京都有王爵之城隍, 直省府、州、县有公爵、侯爵、伯爵之城隍, 于是世人只知有庙祀之城隍、主厉坛祭之城隍、一切谬戾可笑之城隍, 不复知有《周易》之城隍矣。平坝向例, 五月二十八日祭厉坛, 由城隍庙租谷开支, 自十九年起停祭。庙中已划定开支此项之租谷, 移作慈善事业, 经营济生所。2

贵州左布政使萧俨《城隍庙记》则对清代祀典中有关城隍祭祀的问题进行探讨, 进而介绍了当时黔中地区城隍信仰的大致情形:“国朝之制, 内而京师, 外而府州县之治, 遍遐迩, 皆许建城隍之祠, 自天子、亲王以及守令之职, 通上下皆得祀其神。盖为天下国家生民计也。《易》曰:‘城复于隍’。史曰:‘增濬隍舟’。则城隍之称远矣。城以居民, 隍以固险。此功之大, 不可无崇祀之典。故有天下国家者, 立法定礼, 必以城池是重, 而奉以明神司之位秩, 牲帛、品节咸具, 每岁两配山川之享, 三主厉坛之祭, 与先师孔子、社稷诸祀并。盖诸神以教育民, 城隍以居民, 皆万世永赖之功。祀之、庙之, 可归废乎?京都西南行万里, 为贵州, 界于辰、播、淯、蜀之际, 四古三苗荒服不治之区。迨我皇明统运御极, 遣大将军临征。贵之诸酋慑服, 始城其地以居其众, 即城北隅创庙, 用栖城隍之神。维时, 都布政三司, 以次而设, 总戎旅, 专教养, 肃以宪度。治具既张, 祀飨有谨, 幽明并治, 人神胥悦。边尘静而诸夷听役, 帖帖乎百年矣。此固列圣相承治化之隆, 抑边藩得人神灵荫庇之故也。”3

随着城隍信仰的流布, 城隍神在民间信仰空间中逐渐成为地域守护神的化身。由于民众敬畏为地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行政官员, 常常呼之为“父母官”, 因而, 在其死后, 往往会奉地方精英之灵魂为本域城隍神。“ (县城隍庙) 在城南隅原习安书院旧址。……同治九年 (1870) 秋, 席春渔知普定县事, 值沈虞巨灵櫬归里, 亲为祭奠。夜梦沈谢云:‘青山有幸埋忠骨, 香稻何时置祭田?’席乃悟沈为本县城隍, 因作一联云:‘俗吏本无能, 梦寐中长资启迪, 愧报政一年, 未与斯民敷泽惠;先生原不死, 文字外别结因缘, 愿精忠千古, 常留此地福黔黎。”4民众习惯于以自己的生活世界设想神性的空间结构, 因此, 在民间信仰中亦喜欢勾勒城隍神的家庭生活, 于是便有了“城隍夫人”的构建。“乾隆时, 廉访某公女死, 自言为城隍夫人。廉访为之修城隍庙, 另辟寝室, 塑像其中, 择日遣嫁。凡衣服器用, 陈设如生, 且命婢女入庙侍奉迄。”5

有关城隍神异传说, 在黔中大地亦触手可及。“城隍庙, 明建, 在白虎屯上, 甚威灵。每日, 僧供柳条二束, 夜间鞭扑之声。次日, 条尽痿。夜常有马出食田禾, 人踪迹之, 至庙前不见。”6《安南志》云:“城隍庙在西门内, 康熙十二年, 营将以火药储庙中, 日烈, 药自焚, 柱椽皆烬, 独神像无损, 人咸异之。寻即重建。”7康熙五十八年, 温安独重建修文城隍庙, 并撰写《城隍庙记》:“……故明崇祯初, 安氏既平, 版筑告竣, 一时坐镇诸公, 爰建城隍之庙于斯, 地最灵也, 神最妥也。……又况城隍王者, 为一县生民之神主, 山川社稷之所凭依。……今日者庙貌巍峨, 规模宏壮, 辉煌坚固, 大倍从前。……窃慰自兹已往, 钟鼓长存, 而香烟弥盛, 历百世而常新;亘千古而不朽, 行见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入庙而加荣, 则君子光其光;刀山血海、马面牛头登堂而生畏, 则小人悔其恶。羽仪学校而造福苍生, 水火无惊而役氛不作口, 斯邑之士气口口口风, 端赖振作。默佑于神庥者, 正方兴而未艾也。是则此庙之成也, 其有功于修邑之国计民生, 岂止一人一世被其乐利, 蒙其福泽哉。8

(二) 城隍庙修建与神灵奉祀

治民、事神约定俗成地被视为地方官吏的重要职责, 城隍祭祀的主要场所在城隍庙, 官方出资修建城隍庙则必然成为最主要的渠道。“城隍庙旧在城南, 明成化间改建东门内迁善桥左。嘉靖元年, 知府李文敏病其隘, 乃于庙后增建三楹;嘉靖三年, 添建左右廊坊。嘉靖三十九年, 知府宛嘉祥梦神入治堂索拓其宅;厥明, 推官陈南星亦以梦告;遂各捐俸, 增置抱轩、东西庑、仪门, 牌坊后建川堂并东西庑屏墙、门楼。嘉靖四十三年, 知府李克善重修。万历二十六年, 知府张文英重修。三十年毁于火, 神像巍然无恙;知府阴镕重修正殿后楼, 崇广倍前, 郡人萧重望有《记》, 见《艺文》。国朝康熙二十八年, 参将施应隆重修。二十九年, 安化知县姚夔重拓龛宇。乾隆二十二年, 知府史大经重修, 乾隆四十八年, 知府梁永年重修, 嘉庆间, 后殿毁于火。二十三年, 知府戴廷沐重修。”9

当然, 同样存在住持僧人修建城隍庙的记载。就贵阳市辖区的情况看, “修文六广城有城隍庙, 在城内, 崇祯末方仁龙建, 后圮;康熙二十二年, 灌灵所守御所千户裴衰锡及僧野云重建;乾隆五十七年, 有僧海照补修。息烽城有城隍庙, 在城内, 崇祯中建, 乾隆三十二年僧清和重修。扎佐城有城隍庙, 在城中, 康熙七年建, 嘉庆元年僧明拢补修。九庄城有城隍庙, 在城东, 崇祯四年建, 嘉庆十四年僧光明重修。”10而修文县城隍庙, 自修建以来, 历代之改扩建工程, 均有僧人参与其中。“城隍庙在县城北门内, 明万历十三年, 僧度禄募建;清康熙五十八年, 僧元一补修;乾隆三十七年僧真常重修。庙有兵田十亩, 纳粮三石, 岁收其租以为香火之资。清道光十三年, 僧海悟募捐建彩楼三间。光绪三十二年, 邑人张焜等集资重修, 民国四年培修。春秋二祭, 皆设位于神祇坛, 不于庙也。”11

麻江县九所城隍庙, 出现宗祖合修之城隍庙, 且将宗祖祖先木主陪祀左右。“城隍庙有九, 一在县署侧, 同治十三年, 知州周庆芝建。……一在城中银杏山, 称堡城隍, 建年失考。光绪十九年, 城西周氏合族修, 城隍居正位, 奎星配之, 周氏祖先木主居左右。民国十一年, 增屋三间于后, 移祖先木主供奉焉。其在司地者, 平定、宣威、乐平、乐户、岩下、养鹅各一。龙塘非司, 亦有庙祀, 其来历待考。”12

城隍庙神灵奉祀情形大同小异, 但亦不乏个性化设置。旧州城隍庙, 位于旧州东街大屯狮子山南麓。此城隍庙正殿前高悬一木质大算盘, 算盘中档上写有“不由人算”四个大字。两边殿柱挂有楹联:“神道本无私, 天之堂, 地之狱, 切莫糊糊涂涂误了自己;阴律原不爽, 善降祥, 恶降殃, 到底明明白白错过谁人。”殿内高悬“威灵丕显”横匾, 神台正中端坐城隍神, 左右站立侍童, 台下两旁站满判官。钩魂使者、鸡脚神、日游神、夜游神等泥塑神像, 肃穆威严, 阴森恐怖, 让人生畏, 东西配殿 (即偏殿) 两排各十二间, 分别写上阎罗王殿、楚江王殿、转轮王殿等二十四殿殿名。全庙有大小泥塑神像上百尊, 唯独城隍神与两个侍童为木雕, 城隍四肢是活动的, 便于穿龙袍。整个庙宇的建筑、布局、泥塑、木雕等, 都是按照因果报应与生死轮回的宿命论观点来设计、安排的。城隍庙除前后大殿外还建有另一后殿三间, 供僧人弟子居住。13平坝县城隍庙“在东门内, 明天启元年建, ……光绪四年逐渐修复正殿五间, 左右厢房共五间, 两庑头门、戏楼等, 民国纪元修复后殿及地藏祠正殿, 两庑塑像为城隍系统, 后殿塑像为佛之系统。14福泉城隍庙建于大西门, 上殿供城隍菩萨, 两厢塑有十殿阎罗、无常二爷、鸡脚神、庄周试妻、五子告母等泥像。对厅下面建有戏台, 设数十级石阶供人看戏。”15

安顺城隍京城显应, 乾隆年间被敕封匾额。旧志载城中各庙, 于府城隍庙独详。“传说本庙城隍, 在京显应, 致邀敕封‘护国显应威灵侯’。……兹录其敕诰于次:‘钦奉玉旨金书敕曰:‘凡守土之神, 福国裕民, 借资凭依, 宜加救诏。照得安顺府城隍, 保护人民, 功勋累积, 特预恩命, 准赐崇封, 兹授尔为护国威灵侯之职。’呜呼!天实无私, 惟正直之是与;民情有祷, 俾善恶以难潜。凡在福世之祭, 不借分茅之宠。受兹殊贶, 恒辅升平, 泽被黎庶, 时臻戬谷, 确副天恩之委, 无虚慈惠之名!恭奉敕谕, 巩固河山, 钦哉!乾隆五十七年 (1792) 七月二十四日。16

(三) 城隍庙祭田购置与运营

官方倡议, 向士绅募捐, 乃城隍祭祀田业购置的最主要途径。安龙县城隍庙之庙田设置问题, 明代普安州官生卢英所撰《城隍庙碑》中即已明确提出其重要性:“粤稽古之建邦立社, 为神人之凭依者。坛壝立而守祀有职, 庶几神灵之无亵渎也。城隍之神近于社, 洵一域之人民所观瞻也。安隆城之有城隍, 盖有年矣, 城之寺观择胜而建立者, 亦非一矣。今寺观皆有田, 而城隍之神乃一域之主, 庙独无田, 安保其栋宇之无圮, 香火之常继乎。于是, 众善士有忧焉, 协力捐金, 购田奉祀, 以启崇奉之端。后有博施利济, 巍峨其庙貌, 峥嵘其殿宇, 将见诚无不应, 不亦一域之冥镇也哉。……”17在地方官员与士绅看来, 为城隍庙购置庙田, 既可保证祭祀神灵仪式的稳定有序开展, 亦是对城隍信仰之虔诚宗教情感的自然流露, 而于地方社会, 则是确保城隍神灵护佑生灵之必然途径。

个人主动捐献是城隍庙田产重要来源之一。天柱县城隍庙“兵燹后, 光绪初年先后筹款重修后殿五楹, 左右斋房各一间, 正厅三楹, 厅前左右十八殿, 大门内戏台一座, 围墙如制。光绪二十八年肖东森捐东门外雷寨老猪场大田一丘, 计谷三十石, 载粮一石二斗、以作香灯并修理庙宇公费。”18

城隍庙信仰之经费管理亦是有不同方法。旧州城隍庙有庙产数十石, 每年田租收入, 用于维修庙宇, 僧人生活, 开支一年一度迎神赛会经费, 由主持僧人掌管。常年香火不断, 每年推选四条街道有声望、办事公道的人为会首和值年人, 共同负责操办迎神赛会事宜。19

因为庙产管理不善, 而出现纠纷的情形亦不在少数。例如麻江县城隍庙产管理问题, 熊继飞《庙租碑记》:“城隍庙租谷向由值年首士经牧, 除神会及年内香灯、住寺火食衣单外, 概由首士瓜分。一般人士以为轮流经理, 同享利权, 虽明知其不可, 人亦无过问也。其或借补葺名而私卖庙田者更无论矣。飞窃欲矫之, 历遇推作值年但照捐本己敬神款而已。其他不问, 隐示和而不同之意, 其弊愈不能除也。民国十年, 家兄树文及艾君绍儒、饶君克鉷、孙君培昌值年, 以匪逼近郭, 非武器无以壮团防之威, 即无以作抵御之具。慨然提出余款作购枪三枝之费, 刻“城隍庙款置”字于枪间, 交团防局长饬兵保存使用。周君铭新、王君明熙、罗君福田、周君锡玮、周君万寿、顾君培清、艾君盛春、邓君信昌、张君登瀛、范君冠群、顾君培元、凌君宪荣、吴君廷芳等谓此举足以矫除前失, 垂范将来, 力留四君再为经管。本年二月七日, 艾君等倡议以十一年余款作培修奎阁之资, 及壬戌年余款移作西山开挖费, 改为三合形以应胃宿中文星今在庚方之意。虽风水不足信, 而一变前形即不□目, 但其地系周君铭新胞侄善伦之产, 周君不第代侄承诺, 并自愿督工。一时在座相庆曰:‘善周君意!’以为此后继任者能照此年提余款以培修公益, 岂不甚善!艾君等因进善后之策, 谓庙田现在孙君, 勘定亩数, 稍加租谷, 苟不勒贞石微特启田邻侵占之渐。设不肖值年借故短缩, 甚或变卖, 亦无查考。在座均以为然。因将庙所在地及四至谷石勒碑为记, 而属飞叙于首。民国壬戌夏。20

二、城隍神之功用

(一) 辅政治国之手段

城隍辅治 (文治) 手段。王廷瑞 (明嘉靖大挑知县, 安南人) 《修城隍庙碑》:“……理之在天地间, 一诚而已。我太祖高皇帝龙飞淮甸, 迅扫元凶, 平定天下。于明, 而人也, 则设官分职以理之。有司则有守令之职, 军卫则有使司之事。上而至于台省公卿, 莫不皆然。虽曰官有尊卑, 而治民之责则同也。于幽, 而神鬼也, 则设为城隍主之。府、卫有府、卫城隍, 州、县有州、县城隍, 上而至于京都邦国, 莫不皆尔。虽曰位有大小, 而厉祭之主, 无异也。在阳之官, 既有公所以为宣化之地, 则城隍为阴之正神, 安可无殿宇乎?……大厦浑坚, 不为山节藻棁之华也。赫赫然可为一方之巨瞻, 浩浩然可为万民之仰戴。自是, 神得以安, 厉得以主, 人得以宁, 鬼得以理, 藩镇之化得以淡洽, 官府之政得以清, 军民之奸得以慑服, 作善得以降祥, 作不善得以降殃。风雨以时, 寒暑以候, 阳不失其为阳, 阴不失其为阴。岂小补哉。”21

冯士奇《城隍庙记》:按《祀典》:能御大灾则祀, 能捍大患则祀。城隍职司保里, 御民灾, 捍民患, 衍国祚, 于灵长非浅显也。方今神州赤县, 棋布星列, 未有有守令而无城隍者。守令理明, 城隍理幽;理明者, 赏罚犹有未遍, 彼狡伪者犹得逃于法纲;理幽者, 彰阐无微不烛, 即狡伪亦无能逃其照鉴矣。……两庙与山门, 业已告竣, 随列十冥府于两廊, 俨然相向., 以示神道设教之意。……乃偕僚属诸君子虔祀, 后进乡耆兵民而告曰:“尔等亦知祀神之道乎, 夫城隍者, 非所谓聪明正直之神耶?聪则靡不闻, 明则靡不见, 正者无邪, 直者无曲, 有如乘道操修, 好善乐业, 宁朴茂、无宁狷狡, 宁甘贫、无宁欺骗, 宁循理守义, 无宁非诬捏词, 则神将庇之, 福之, 而无不逢吉矣。不然而奸盗公行, 不然而恐吓欺骗, 又不然而巧口引诱, 唆人争讼, 神且吐之, 弃之, 罚不尔赏, 又何祈禳之足云”。伊训曰:‘作善降之百祥, 作不善降之百殃’, 斯言岂欺我哉?尔等其悚意而听焉。22

城隍保境安民。城隍庙在府城南, “嘉庆中, 总督勒保至郡平苗, 撰庙联云:‘里号安仁, 爱出天心绥四境;城褒兴义, 威宣神力震三苗。’”23吴纪《重建毕节县城隍庙碑记》 (附记董邑侯生祠) :国家设守土之官, 即设守土之神, 幽明虽殊, 而皆足以为民救灾捍患, 彰善瘅恶。是以闾阎之事神, 与事长上并谨。……予思毕节自奢香献道以还, 始置为驿, 继改为卫, 后建为县。地当滇蜀黔三省要冲, 不知几许寇盗来侵, 几辈苗蛮肆横。烽烟危急, 干戈扰攘, 兼之天灾流行, 饥馑洊至, 曾无二三十年安息之时。……向无神明默佑于兵燹之余, 将流亡殆尽, 靡有孑遗, 安能绵延一线, 沐圣朝德化于无疆!则可知城隍之神之有功毕邑甚伟。24

刘樵《重修城隍庙碑记》:古建国止立社稷, 自大《易》有“城复于隍”之文, 后世郡邑各设城隍庙, 亦社稷遗意也。清平之有城隍庙久矣, 雍正十三年夏, 苗变城被残毁, 独城隍庙如鲁灵光, 岿然独存, 盖神实式凭之。……余承乏斯邑, 于今五年, 奉宣德意, 民从荡析离居中, 稍有起色, 念此庙实一邑之正祀, 不急维持, 且坏, 爰有重修之役。……一四年夏, 本城及大风洞不戒于火。时新造之家毗连茆屋, 风燥火猛, 势未能扑灭。余跪泥涂叩神, 风返火熄。一三四年秋, 虎多为患, 余叩神选将射之, 立杀二虎, 虎患遂止, 似皆神之灵呼吸立应者。虽然, 此古人所谓偶然事耳。若夫今岁, 时和年丰, 遗秉滞穗, 室盈妇宁, 民歌大有, 而城隍庙之修适成, 迨有合于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之意与。 (愿兹邑之父老子弟永志不忘云尔)25

佑助军事征伐。 (贵阳府城隍庙) 周凤《重修城隍庙记略》:“贵州东南苗酋曰‘乜富架’者, 据险阻, 潜伪号, 众至数万, 谋不轨。都匀军民, 骚动无宁岁。疏奉皇命, 巴陵邓公廷瓒以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兼巡视, 帅师往征之。弘治壬子, 公次贵之会城, 首谒城隍祠而誓之曰:‘予奉天子明命, 来征偕乱, 冀神翊佑。’……越明年, 甲寅春暮, 全师振振而还。晋公右都御史, 留巡抚贵州。公以神有默相我师之功, 因往谢之。……予知公之事神不谄, 以徼一己之福;神之佑公不私, 以惠一方之民。是皆宜以传信于不朽者也。”26

(二) 城隍的神鉴裁判功能

城隍向来被视为冥灵世界的监察官, 此种功能在官方祭祀城隍祝文中亦可管窥。祝曰:“惟神燮理阴阳, 彰殚善恶, 明明白白;孽镜高悬, 是是非非, 毫发不爽。职司鬼籍, 掌十二殿之权衡;福佑生灵, 作亿万人之主宰。与邑令共守此土。阴律綦严, 诚国家辅治尊神。享祀不忒, 爰抒下悃, 用展明禋, 神其有知, 昭哉来格。尚飨。”27

仁怀二合树城隍庙本土地祠, 相传明时有知县以其疑案难明, 因就祠默祷城隍之神, 遂得理, 即捐建祀焉。《重修城隍庙碑记》:“古之论治者, 曰事神治民而神之, 最亲者惟城隍。《易》曰:‘城复于隍, 保障斯民也。’凡有郡邑莫不从祀而畏敬之。诚以民有不畏刑法断, 未有不畏鬼神圣人。以神道教人, 即因其畏敬者而儆剔之。其感人为最神也。仁邑城隍庙创于前尹蒙公, 公关中人也, 初历此, 见民多玩法而笃信神教, 原建是庙, 旁列十司, 明誓阴法以彰炯戒。落成而民风为之一变, 其潜移默化之功, 非谓之灵爽隐微可乎哉!……但愿邑民相观而善化其悍俗, 以沃于醇风。俾无负蒙公创建之苦心而鑿其事于石庶, 治民之遗意, 少有得其端倪云尔。知县事西蜀吴光銮记。”28

天柱县《重建城隍庙碑记》:“人藏其心, 不可测也。测之者惟神, 顾神非测也, 目不烦睹, 视于无形, 耳不烦听, 听于无声。喜怒不呈于色, 赏罚不出于口, 而善则锡之百祥, 不善则锡之百殃, 讵测而布之。嗟嗟!神鉴自朗耳。城隍之神, 凡寓中为都会都邑者, 靡不庙祀。春秋匪懈。乃神司之柄, 杳杳冥冥, 混混沌沌, 土木肖像, 衣冠伟然。而爽爽峻峻, 鉴在有赫。间有恶夫, 逞无不至, 官刑敲扑犹然, 饬貌深情, 诡词诳说, 内欺于心, 其色愈厉。及质之鬼神, 即暗室屋漏, 形迹未彰。鬼神瞷之, 寂寂无所用讯, 乃夫色变气阻, 毛骨悚然。自伏其辜。至若大有冤抑痛苦, 鼓颊腾声, 类曰:天地城隍, 恒人之情, 大都然也。天柱既建县治, 庚子元旦, 邑侯朱公礼谒诸庙, 突然有豕随兴, 如怨如怒, 如泣如诉。公怪而矢之曰:“若豕有冤欲鸣, 则宜质之城隍。”已而, 豕果先趋伏神之阶下, 如质成状。公往, 益怪之。越明日, 密扑豢豕之家, 一讯得冤状。盖在二十余年之前, 人所弗知者, 公一旦发其隐, 非神之默启而相之者耶。于是公之政称异, 神之灵益彰。……且神之灵既赫, 人心凛凛肃肃, 兢兢不怒而威于铁钺。……即过之者, 悉敛容而趋, 矧入而瞻拜者, 钦仰而思敬, 何如也。”29

(三) 城隍庙会与社会经济

因城隍信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城隍会, 早已在黔中大地成为年度性民间胜会, “ (五月) 二十七日, 厅属以是日为城隍诞日, 香火最盛。男女入庙祈祷者, 往来如织, 神像出游, 箫鼓喧闻, 观者如堵。”30“五月二十八日, 士民迎城隍神游街, ……备极热闹。……旧州尤盛、观者常达万人。”31

旧州城隍庙会, 既充满浓郁民俗风情色彩, 又是大型的物资交流会, 吸引四方商贾云集于此。早在盛会前半月, 就有安顺及毗邻县的商号乃至四川、两广、两湖、江西、浙江、河南等省的商人前往旧州租赁铺面, 物色场地, 运来百货;本地皮张、药材茶叶、干鲜水果、手工艺品等农副土特产品也蜂拥而至。旧州城内的风味小吃座无虚席, 粉馆饭店门庭若市, 跑堂的吆喝声不断, 裁缝铺里应接不暇, 鞭炮坊里通宵制作, 旅店客栈人满为患。文化娱乐也不逊色, 县城和外地的京、川戏班子, 杂耍魔术团体, 也纷纷赶来献艺, 分别在轩辕宫、万寿宫等庙内的戏楼演出。迎神赛会给小城带来了繁荣和欢乐, 几条不宽的街道, 每日云集数以万人计, 熙来攘往, 摩肩接踵。摊连着摊, 货压着货, 人挤着人, 经商的、卖艺的、开店的、唱戏的, 七十二行各显神通, 市场繁荣, 交易活跃, 月余不衰。32

三、城隍庙祭祀仪式

(一) 地方主官上任宣誓

在神权盛行的明清时期, 地方官员上任礼仪中的一重要仪节, 就是莅任官员必须觐见治所城市之城隍庙。“宣德八年定制:新官到任, 以羊、豕各一, 祀于城隍庙。”33“旧档册载, 新官初入城, 首领官率各房吏典并合属官人等, 引新官先诣城隍庙, 陈牲醴致告, 行一跪三叩礼, 献爵, 读祝。其有词者读, 毕, 仍行礼如初。……世俗遇事亦往往赴城隍庙宣誓。先焚香帛, 跪叩, 叩时, 口中述辞。”34“上任礼, 州官上任, 先拜东门城门, 继祭城隍庙, 到州署拜仪门, 遂至大堂行望阕礼拜印。”35

民国时期, 贵州地方军政人物周西城用人之初, 亦喜欢让拟任官员于城隍庙赌咒。周西成曾经在遵义拟在士绅中找出四个年轻有能力的人委任县长, 为他效力。座谈满意后, 正式通知四人某夜齐集遵义城隍庙宣誓委任。即当着城隍菩萨的偶像赌个血淋淋的咒, 他才放心委用, 以避免掌权后贪污受贿, 坑害百姓。血誓要点是到任后如有劣迹, 给予重惩, 死而无怨。其赌咒多选择在深夜里, 在城隍庙正殿中点上多炷香烛, 轻敲钟, 击闷鼓, 香烟缭绕, 令人感到心惊肉跳, 气氛恐怖。在他的亲自监视下, 三跪九叩首后发出咒词, 如“永绝书箱”“将来不得好死”“以后无子孙上坟”和“如我有贪污、受贿坑害老百姓的行为, 愿受马刀砍死, 九子枪打死, 尸骨回不了家乡”等, 赌咒后周才授予委任令。36周西城寄希望于城隍庙跪拜宣誓, 无疑会给拟任职人员以强大的精神压力, 并希望以次约束其行为。

(二) 官方祭城隍仪式

明清时代, 按照国家祀典规定, 各地方官员必须认真主持岁时祭祀中的祭祀城隍仪式。“城隍庙, ……旧无专祀, 春秋仲月上戊日附祭于神祇坛, 三元令节则合祭于厉坛。”37“城隍庙在西门城内前街, 计三进, 深十五丈, 宽八丈。按, 前清《典礼》:每月朔望日, 以及清明节、中元节、十月朔日, 地方官率士民诣庙行香。”38“城隍庙……庙有堂庑、正殿、左右廊;廊列各属城隍, 本庙土地。门甬壮丽。遵依洪武二十六年著令合祭。神号曰“府城隍之神”。岁以春、秋二仲, 附祭于山川坛。风云雷雨山川居左, 城隍居右, 每厉祭则主之。宣德八年定制:新官到任, 以羊、豕各一, 祀于城隍庙。又凡旱潦祈报, 必虔告之。”39

官方祭祀城隍的具体仪节要求, 在国家祀典中亦有明确的规定。“城隍庙……明洪武二十六年, 令每岁春秋二仲附祭于山川坛。风云雷雨山川居左, 城隍居右.每历祭则主之。宣德八年, 定例新官到任, 以羊时各一, 祀于城隍庙;凡旱潦祈报, 必虔告之。祝文:惟神德懋聪明, 功隆捍御.壮金汤于千载, 崇墉表畿甸之规;节风雨于四时, 和会佐岁功之叙。祸淫福善, 显呈有赫之灵威;草物康民, 默相无私之化育.神庥庇荫, 祀典宜昭。敬拣日时, 肃陈牲币。馨香惟德, 鉴格在兹。尚飨。”40

(三) 城隍会

民间祭祀城隍的盛大状况, 主要体现在城隍庙会之中。“惟五月廿六七八三日为城隍寿辰, 装斻鼓乐, 舁神出游, 士者、观望者填塞街衢。自清嘉庆十四年起至今犹未停止, 诚余邑之胜会也。”41周景益《城隍庙记》:“古者, 为民立社而已。后世郡县天下, 筑城浚隍, 保卫居民, 设神以尸之而建之庙, 载在祀典, 春秋匪懈。所以调燮阴阳, 捍御灾害, 而佐长吏之不逮也。江湖之间, 士女殷盈, 习尚华绮, 往往极土木之巧, 侈金碧之现。或营一台、构一阁, 破产而不悔。故事, 清明、中元及十月朔, 舁神北坛以主厉祭。则美冠袍, 盛仪卫, 前导后拥, 自圜阓达郊圻, 箫鼓闾衢, 旗帜连陌。其豪家巨贵竞以缯䌽珠贝相夸耀;又或为机械傀儡, 百戏具张。此若狂之俗, 未足为训, 固非聪明正直之所默许也。”42(五月) 二十八日为“城隍会”, 士民焚香庆贺。前二日, 乡城居民敬献千张者, 岁数百人。43

举办城隍庙会之信仰诉求, 各地方志亦多有记载。福泉城隍会, 清代民国初,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迎城隍游治所, 沿途设路祭, 祈风调雨顺。44龙里县城隍会。凡有城隍庙的地区, 在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抬城隍菩萨游城, 祈人畜平安, 风调雨顺。并在庙内戏楼上演戏。45“ (五月) 二十八日为城隍会, 民间多醵金备猪羊祭献, 又有于庙中诵经礼忏, 颇为恭谨。”46“ (五月) 二十八日为城隍会。士民焚香庆贺, 备旗伞恭奉城隍神像出府游四门, 以除恶疠。”47“ (五月) 二十八日, 具找迎城隍神, 锣鼓旗帜, 周行街巷。居民焚香烛, 鸣炮仗, 以多且疾相夸诩, 取吉利也。四乡男妇结队往观, 田功最忙时, 借此休假一日, 亦‘百日之蜡’之意欤。 (此日, 城乡有种老妇躬诣城隍庙、焚化香帛, 而帛最多, 谓之‘烧千张’, 书寄冥中库内, 死后得用。)48可见, 在城隍会期, 沿途设祭, 祈求人畜平安、风调雨顺, 以及于庙中诵经礼忏, 烧钱张于寄库为死后冥间生活预设, 均是民间百姓的信仰诉求。

城隍会仪式概貌。“五月二十八日, 士民迎城隍神游街, 神座出时, 以金瓜钺斧、全副执事前导, 后以笙箫鼓乐伴随, 备极热闹。官吏士绅商贾执香以从, 各户则于门前焚香燃烛敬祝。”49城隍会巡游仪式及装春细节。贞丰城隍会,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举行。会前二日, 由一人身着古代袍服, 头顶朝帽, 手执扫帚, 骑马遍游街道, 表示为城隍出游扫清道路, 俗称“土地老爷打扫街道”, 是为城隍会序幕。从这天起, 庙中大做法事, 进香信众熙来攘往, 络绎不绝。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三天迎神, 每日午饭后, 以头锣执事开道, 缙绅富户子弟, 盛装华服, 骑马继之, 名曰“骑摆马‘, 。后面彩棚跟随, 川、京锣鼓, 吹吹打打, 乐声喧闻。随后是彩龙和“春台”。所谓“春台”, 是雇贫家男童和富户使女, 乔装打扮, 用布帛绑扎于铁柱之上, 装出折子戏中的姿态, 如“霸王别姬”“五台会兄”等, 用8—16人肩抬, 让人观赏, 谓之“装春”。依次为纸扎的青狮, 白象和“还愿”队伍。或扮成乞丐, 或扮成“鸡脚神”、“无常”等形象, 高帽长衫, 木拷铁链, 状貌狰狞可怕。最后是城隆神像, 坐于八抬大轿之中, 跟随其后, 缓缓而行。家家户户在门前摆好“香案”, 跪拜迎接。迎会之期, 四乡百姓, 携儿带女, 云集县城。巨商、小贩, 争售衣物, 用具、食品, 万人空巷, 热闹非凡。50

旧州城隍会。每年农历五月廿八日, 是城隍爷的生日, 在这一天, 举行极为隆重的庆祝活动。四方善男信女纷纷云集, 进香祈福, 同时抬着城隍神游街, 伴之以各种民俗娱乐活动, 时至正午, 祭祀完毕, 庙前铁炮三响, 开始游行, “黑白无常” (又名喜神, 纸扎巨人, 高丈余, 戴冲天冠, 由壮汉在“腹内”肩着行走) 大摇大摆, 两边开道, 又有两人各挑一面二尺直径的大铜锣, 边走边打边喊, 街上行人靠边, 谓之“净街”。接着是仪仗队 (即半副銮驾) 由数十人分别举着, “肃静”、“迥避”、虎头牌、金瓜、钺斧、大刀、长矛、月牙铲、翻天印等兵器及各色狗牙旗、龙凤旗, 随着四五架“春亭” (每架八人抬, 木架上是一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芦花荡”戏, 由数名男青年装扮, 多为“水漫金山”“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唐僧取经”等戏目) 、三架“香亭”, 抬着鼓、锣、钹等吹打乐器, 乐师十数人, 边走边奏, 再是马队 (俗称“骑摆马”, 多为士绅及富户的青少年) 两乘敞桥, 抬着城隍神的侍童, 成十上百穿得花花绿绿、腰挂饰物的拉牵儿童 (多为平民子弟) 二路纵队, 人人拉着数十丈的白布, 白布一头系在龙轿上, 龙轿16人抬着, 上设龙座, 端坐着身着大红龙袍、头戴文冠、脚踏金师, 头顶“万民伞”, 慈眉善目的城隍神。最后是地方绅耆和社会人士随行。铁炮, 盒子炮此起彼落, 震撼古城, 锣鼓喧天, 彩旗招展, 人山人海, 成群结队, 填街塞巷。游行队伍长约里许, 所到之处家家门前设香案、祭品, 鸣放鞭炮, 烧香叩头, 以示迎神。游行路线或由东街转北街, 出城进西街, 转南街出城一里多, 到达场坝“赈济台”, 扶城隍上座, 举行“赈孤”仪式, 在四周施撒稀粥, 以示赈济“孤魂野鬼”, 祈保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 之后, 城隍抬回庙内, 盛会结束。51

                                                                                                         

注释

1 (清) 余渭修, 陈瑜纂:《黎平府志·地理志·坛庙》卷2, 光绪十八年黎平府志局刻本, 第125页。                                             

2 (1) (清) 夏修恕、周作楫修, 萧琯、何廷熙纂:《思南府续志·艺文志·记》卷十, 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贵州省图书馆据四川省图书馆藏刻本复制油印, 1966年, 第346页。                                             

3 (2) 汪钟岷修, 陈廷棻、陈楷纂:《平坝县志·祀祷志·各庙所在》第四册, 贵阳:贵阳文通书局, 1932年铅印本, 第51页。                                             

4 (3) 刘显世、谷正伦修, 任可澄、杨恩元纂,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点校: (民国) 《贵州通志·秩祀志三·群祀一·城隍》,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年, 第350页。                                             

5 (1) 黄元操、任可澄等纂辑:《续修安顺府志·名胜古迹志》第十三卷, 安顺市志编纂委员会据民国三十年未刊稿本整理排印, 1983年, 第469页。                                             

6 (2) (清) 周作楫修, 萧琯等纂, 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杂识下》余编卷之二十, 咸丰二年朱德璲绶堂刻本,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 第2169页。                                             

7 (3) (清) 刘岱修, 艾茂、谢庭薰纂:《独山州志·杂记》卷十, 贵州省图书馆据北京图书馆藏乾隆三十四年刻本复制油印, 1965年, 第271页。                                             

8 (4) (清) 张锳修, 邹汉勋、朱逢甲纂:《兴义府志·祠祀志·坛庙》卷三十一, 贵阳文通书局据咸丰四年刻本铅印, 第330页。                                             

9 (5) (清) 修文县文献委员会编修;修文县地方志办公室点校:《修文县志·秩祀志》卷四, 贵阳经纬印刷厂, 2009年印刷, 第183页。                                             

10 (1) (清) 夏修恕、周作楫修, 萧琯、何廷熙纂:《思南府续志·坛庙》卷之二, 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贵州省图书馆据四川省图书馆藏刻本复制油印, 1966年, 第66-67页。                                             

11 (2) (清) 周作楫修, 萧琯等纂, 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校注:《贵阳府志·略二·祠祀略第三》卷41, 咸丰二年朱德璲绶堂刻本,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 第841页。                                             

12 (3) 修文县文献委员会编修, 修文县地方志办公室点校:《修文县志·秩祀志》卷4, 贵阳经纬印刷厂, 2009年, 第182-183页。                                             

13 (4) 刘钟荫修, 周恭寿纂:《麻江县志·祠庙寺观》卷8, 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七年铅印本影印, 1968年, 第265-266页。                                             

14 (5) 熊杰:《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337-338页。                                             

15 (6) 汪钟岷修, 陈廷棻、陈楷纂:《平坝县志·祀祷志·各庙所在》第四册, 贵阳:文通书局, 1932年铅印本, 第51页。                                             

16 (7) 福泉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福泉市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14年, 第915页。                                             

17 (1) 黄元操、任可澄等纂辑:《续修安顺府志·名胜古迹志》第十三卷, 安顺市志编纂委员会据民国三十年未刊稿本整理排印, 1983年, 第466-467页。                                             

18 (2) (清) 张锳修, 邹汉勋、朱逢甲纂:《兴义府志·祠祀志·坛庙》卷31, 贵阳文通书局据咸丰四年刻本铅印, 第322页。                                             

19 (3) (清) 林佩纶等修, 杨树琪等纂:《续修天柱县志·营建志·坛庙》卷2下, 转引自天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天柱县旧志汇编》, 1988年, 第67页。                                             

20 (4) 熊杰:《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338页。                                             

21 (1) 刘钟荫修, 周恭寿纂:《麻江县志·祠庙寺观》卷8, 成文出版社据民国二十七年铅印本影印, 1968年, 第265-266页。                                             

22 (2) (清) 张锳修, 邹汉勋、朱逢甲纂:《兴义府志·祠祀志·坛庙》卷31, 贵阳文通书局据咸丰四年刻本铅印, 第330页。                                             

23 (3) 胡仁主修, 绥阳县编纂委员会整理:《绥阳县志·营建上·坛庙寺观》卷2, 绥阳县人民印刷厂印刷, 1986年印刷, 第91-92页。                                             

24 (4) (清) 张瑛纂修, 贵州省安龙县史志办公室校注:《兴义府志·祠祀志·坛庙》 (上册) 卷31,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9年, 第497页。                                             

25 (1) (清) 董朱英修, 路元升纂:《毕节县志·艺文·记》卷8, 贵州省图书馆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二十三年刻本复制油印, 1965年, 第296-297页。                                             

26 (2) (清) 《清平县志·艺文志》卷6, 第六册, 光绪辛巳年据清道光十八年刻本重刊。                                             

27 (3) 刘显世、谷正伦修, 任可澄、杨恩元纂,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点校:《贵州通志·秩祀志三·群祀一·城隍》,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 第350-351页。                                             

28 (4) 毛肇显:《余庆县志·秩祀 (上祀中祀下祀附寺观) 》卷4, 成文出版社, 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影印, 1974年版, 第99页。                                             

29 (1) 周恭寿修, 赵恺、杨恩元纂:《续遵义府志·坛庙寺观附》卷4, 民国二十五年刻本, 第96-97页。                                             

30 (2) (清) 王复宗:《天柱县志·艺文》下卷, 转引自天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天柱县旧志汇编》, 1988年印刷, 第78页。                                             

31 (3) (清) 崇俊修, 王椿纂, 王培森校补:《增修仁怀厅志·风俗》卷6, 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第238页。                                             

32 (4) 黄元操、任可澄等纂辑:《续修安顺府志·礼俗志》第16卷, 安顺市志编纂委员会据民国三十年未刊稿本整理排印, 1983年, 第511页。                                             

33 (5) 周世杰:《旧州城隍庙会史话》, 收录于熊杰主编《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361-362页。                                             

34 (1) (清) 黄乐芝、平翰等修, 郑珍撰:《遵义府志·坛庙寺观附》卷8, 成文出版社据道光二十年刊本影印, 1968年, 第175页。                                             

35 (2) 汪钟岷修, 陈廷棻、陈楷纂:《平坝县志·祀祷志·行香及祈祷》第四册, 贵阳:贵文通书局, 1932年铅印本, 第30页。                                             

36 (3) 解幼莹等修, 钟景贤等纂:《开阳县志稿·典礼》, 成文出版社, 民国二十九年石印本影印, 1970年, 第256-257页。                                             

37 (4) 冯克金:《埋藏在我记忆中的周西城琐事》, 收录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遵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遵义文史资料》第28辑, 1996年, 第94-95页。                                             

38 (5) (清) 余渭修, 陈瑜纂:《黎平府志·地理志·坛庙》卷2, 光绪十八年黎平府志局刻本, 第125页。                                             

39 (6) 毛肇显:《余庆县志·秩祀 (上祀中祀下祀附寺观) 》卷4,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据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影印, 1974年, 第99页。                                             

40 (7) (清) 黄乐芝、平翰等修, 郑珍撰:《遵义府志·坛庙寺观附》卷8, 成文出版社据道光二十年刊本影印, 1968年, 第175页。                                             

41 (8) (清) 余上华著, 中共贵州省铜仁地委档案室、贵州省铜仁地区政治志编辑室点校:《铜仁府志·营建·庆 (坛) 庙寺观附》卷3,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2年, 第41页。                                             

42 (1) 毛肇显:《余庆县志·秩祀 (上祀中祀下祀附寺观) 》卷四,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据民国二十五年石印本影印, 1974年, 第99页。                                             

43 (2) (清) 黄宅中修, 邹汉勋纂, 贵州省毕节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点校:《大定府志·治地志一·宫室簿第二上·坛庙》卷19, 北京:中华书局, 2000年, 第412页。                                             

44 (3) (清) 黄培杰:《永宁州志·风土志·民风》卷10, 道光十六年梓行, 光绪二十年沈毓兰重刻本。                                             

45 (4) 福泉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福泉市志》, 方志出版社, 2014年, 第915页。                                             

46 (5) 贵州省龙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龙里县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5年, 第741页。                                             

47 (6) 陈绍令等修, 李承栋纂:《黄平县志·风俗》卷3, 贵州省图书馆据民国十年未刊稿本复制油印, 1965年, 第121页。                                             

48 (7) (清) 苏忠廷修, 李肇同、董成烈纂:《荔波县志·风土志·土俗》卷9, 贵州省图书馆据光绪元年未刊稿本之钞本复印, 1965年, 第414页。                                             

49 (8) 汪钟岷修, 陈廷棻、陈楷纂:《平坝县志·民生志·岁时伏腊》第二册, 贵阳:文通书局, 1932年铅印本, 第144页。                                             

50 (9) 黄元操、任可澄等纂辑:《续修安顺府志·礼俗志》第十六卷, 安顺市志编纂委员会据民国三十年未刊稿本整理排印, 1983年, 第511页。                                             

51 (1) 贞丰县史志征集编纂委员会:《贞丰县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第857页。                                             

52 (2) 周世杰:《旧州城隍庙会史话》, 收录于熊杰主编《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第360-361页。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