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

关于民间信仰活动情况调研报告   

民间信仰 http://www.folkbelief.com 2020-03-30 17:11 出处:网络 作者:佚名编辑:@国学
我乡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根植于民间“尊神崇圣”和“功施于民则礼之”的具有宗教色彩和特征的较低层次的信仰和崇拜,是长期以来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情况下所产生的与当地民情、民俗相融合的历史文化现象。如何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乡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乡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新农村建设中文化、经济等的和谐发展,是宗教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乡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根植于民间“尊神崇圣”和“功施于民则礼之”的具有宗教色彩和特征的较低层次的信仰和崇拜,是长期以来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情况下所产生的与当地民情、民俗相融合的历史文化现象。如何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乡宗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乡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新农村建设中文化、经济等的和谐发展,是宗教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我乡民间基本情况及信仰活动形式

      目前我乡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35处,信众约8000多人,主要以信仰佛教和基督教为主。信仰形式主要以对神灵的信奉为主,信众普遍认为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时时处处希望得到神的保护和恩赐,于是便有许多敬奉和取悦神灵的形式,一是到固定场所以烧香烛、纸钱、摆献食品、跪拜磕首等形式求神施恩,如祭拜神树、求取神水等。二是在自家贴挂画像,设立牌位,逢年过节或许愿有求时,诚心相拜。人们认为神仙有天神、地神、人神三种:天神赐给人间阳光甘露,风雨雷电,于是民间便有“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坏事做绝,必遭雷霹”之说。对土地神的敬奉,人们主要以路过有土地神的地方必带干柴孝敬神灵的形式,取乐于神,以求施恩保佑。同时民间普遍认为鬼是妖魔鬼怪、害人之物,如有不顺之事或灾祸降临,便说是遇上鬼了。民间有“桃枝打鬼”的传说,如果认为家宅有鬼或遇见鬼,就用桃树枝条追打,便可赶走鬼怪。如果家有病人,久医不愈,或家事不顺,灾祸不断,人们便到信教场所请求神帮助捉鬼驱邪。还有人们对命相的信服,是认为人的幸福与痛苦、成功与失败、富裕与贫穷、高贵与贫贱等,都是由出生的年、月、日、时所决定的,人的命运是注定的,于是便有“人不和命犟”之说。

      二、我乡民间信仰特点

      我乡的民间信仰有以下特点:一是客观性。民间信仰源于历史文化,不管人们接纳与否,都是历史的传承和现实的客观存在,它有着不完全依赖于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的相对独立性和自发发展的不可扼制性,不会因为人们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而消亡。二是普遍性。我乡的民间信仰群众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文化较落后的行政村。信众信仰观念和信仰习俗多以家族、宗亲、村庄为根基,在社会地位较低、文化程度不高的民众当中传播较广泛。三是复杂性。民间信仰与佛教、道教教义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在农村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和普遍的认可度。部分场所"一庙多神、一神多教"的现象较为普遍。四是松散性。民间信仰是繁衍于民众当中的非宗教信仰,其组织形式大多都没有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组织机构,有庙就有庙会,各庙各自为战,只是在开展比较重大活动的时候,借助现有的家族组织或乡村组织,组成临时专班举行相关活动。五是多样性。信众崇拜的神灵多种多样,凡是被认为有神灵的事物,都会成为他们信仰的对象,大多不分佛道,更谈不上教别,当地民众只知道供的是"神",见神就拜。六是功利性。民间信仰信众很多都带有较鲜明的功利目的,只要身体有些许不舒服、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有可企及或不可企及的愿望,就会朝拜。

      三、我乡民间信仰情况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乡的民间信仰态势是稳定的,民间信仰活动是正常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信仰盲从。由于民间信仰没有教义、教规,与封建迷信相掺杂,信众只是盲从地参与,很容易上当受骗,加之活动内容和形式混乱复杂,一定程度上给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留有可乘之机,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较大。大多数场所存在房屋简陋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管理难度大。有部分场所无人管理,这种场所一般规模较小,如设在村头、路边的小土地庙等。由于场所点多、面广,给监管工作造成相当难度。

      四、做好民间信仰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民间信仰在人群中有很深的根,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和管理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具体意见和建议如下:

      一是挖掘和整理民间信仰迫在眉睫。民间信仰虽然有非科学的一面,但它存在有几千年的历史,代表一个丰富的文化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文化正在受    一些制度化宗教的冲击,正在被现代科学文明所淘汰,及时挖掘整理这种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正确引导民间信仰势在必行。随着科学社会发展的加快,落后的、有碍社会进步的东西应被文明进步的东西所代替,对民间信仰进行正确引导应成为各级行政机关,特别是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是丰富农村科学文化生活刻不容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少地方的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落后,人们的精神处于空虚状态。先进文化没有占领这些市场,落后愚昧的东西必然占据着部分人的精神领域,丰富农村科学文化生活便成了当今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四是应积极探索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管理方式。要加大对民间信仰场所责任人的教育力度,增强法制观念,确保其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督促指导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人员、财务、治安、消防、档案、环保等制度,并接受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要加强登记报备等工作。党委政府对现存民间信仰活动不鼓励、不支持,更不能参与。

      五是要坚决制止乱建滥建民间活动场所现象。鉴于确实存在乱建滥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现象的情况,土地规划部门要从严掌握,从房屋建设规划的角度限制兴建数量,控制建设规模。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群体性民间信仰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对借乱建滥建活动场所聚敛钱财,蒙骗群众的神棍巫婆要严加惩处,以示警戒。同时加强对辖区内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的基本情况、信仰渊源、管理现状、社会影响、有无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等情况进一步作全面、系统地调查了解,及时掌握第一手详实信息资料,为乡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要掌握动态,尤其要严防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杜绝利用民间信仰活动敛财,聚众闹事,干扰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影响社会稳定,弱化民间信仰活动消极的社会影响;要注意总结推广民间信仰活动管理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以经验促管理,确保我乡民间信仰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