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民间信仰 http://www.folkbelief.com 2020-03-29 16:18 出处:网络 编辑:@国学
部落联盟实际上演变为由这类上层人物把持的,主要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工具,他们成了首领并且享有世袭特权,这是原始社会晚期的特点,这实际就是政治国家的最原始形式。在此之前原始宗教作为氏族——部落社会的上层建筑,基本社会功能就是神话和维护氏族部落社会的神圣传统,强化社会成员之间在血缘和地缘上的天然联系以至一体化的社会秩序,而当氏族——部落社会逐渐转变为阶级社会的时候,上层贵族就逐渐的把他们控制的宗教转变成了神话其特权的机制,于是变成了具有阶级色彩的国家民族宗教。

我把这个世界史上的文明古国的国家民族宗教跟大家介绍一下,然后我们再介绍一下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宗教跟哲学、科学、艺术等等的关系。

请记住国家宗教以至于后来的世界性宗教都是由人类最早期的氏族——部落宗教演变而来的,我们这里没篇幅深入探讨部落宗教的过程流变,所以我们一笔带过,只需要知道,这是一系演化的,氏族部落宗教之所以发生,有很多类型:

灵魂观念和冥世崇拜体制(死去的人的灵魂不朽,进入地下继续生活,和地上的人没有什么区别,证据是氏族部落的墓葬文化的考古发现,比如仰韶遗址母系氏族社会以及后来的父系社会都是保持着这种观念,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灵魂观念的延伸以及人类为了避免对死亡的恐惧而用想象力构建的灵魂的去处)图腾观念和图腾崇拜体制(主要是人类对动物能力的崇拜,比如会飞的鸟和凶猛的野兽,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也都是模仿动物的生理结构,至今你看国家的象征一般都是动物,这就是图腾观念的延伸)祖灵观念和祖先崇拜体制(这也是灵魂观念的进一步延伸,由于人类相信灵魂死后不灭,对祖先以及知名人物的灵魂崇拜进而发展成崇拜体系,比如首领、创造工具的人、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三代时期的崇拜文化)自然神观念和自然崇拜体制(这个要分阶段,比如渔猎时代,狩猎采集时代,人类由于社会生产条件低下,狩猎的成功不仅没有必胜的把握,还经常面对猛兽凶禽侵袭的危险和奔走终日却空手而归的困境,日常生活受着异己力量的支配,所以原始人崇拜的就是山神、河神、把凶猛野兽视为神灵,想要狩猎成功就得举行仪式,祈求神灵的帮助和恩赐,考古遗迹中的壁画和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可以证明这一点,什么虎神、鹿神、野猪神。后来到了畜牧经济和农业经济条件下,人们崇拜的就是跟天象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神,比如日月星辰的神、太阳神、月亮神、风雨雷电神等等,主要差别就是崇拜对象和方式的差异)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原始社会发展的末期,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氏族长老专业的祭司或者萨满巫师,部落首领逐渐都成了享有诸多特权的贵族阶级。

部落联盟实际上演变为由这类上层人物把持的,主要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工具,他们成了首领并且享有世袭特权,这是原始社会晚期的特点,这实际就是政治国家的最原始形式。

在此之前原始宗教作为氏族——部落社会的上层建筑,基本社会功能就是神话和维护氏族部落社会的神圣传统,强化社会成员之间在血缘和地缘上的天然联系以至一体化的社会秩序,而当氏族——部落社会逐渐转变为阶级社会的时候,上层贵族就逐渐的把他们控制的宗教转变成了神话其特权的机制,于是变成了具有阶级色彩的国家民族宗教。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出现在古代的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和印度,波斯,还有以色列,随着这些文明古国的产生,原始时代的氏族——部落宗教就演变成国家——民族宗教。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几个文明古国的宗教不仅是世界宗教史上最早产生国家——民族宗教的,而且也正是他们最早创造了神圣的宗教经典,也就是经书。

比如在世界宗教史的伟大戏剧中扮演两个主要角色的两大种族:雅利安人和闪米特人,这两大种族中各有两个成员拥有“圣典”也就是经典,雅利安人中有印度人和波斯人,闪米特人有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

印度人产生了拥有《吠陀》经典婆罗门教和拥有《三藏》经典的佛教。

希伯来人产生了拥有《旧约圣经》的摩西教和拥有《新约圣经》的基督教。

至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和吠陀宗教是有着共同的渊源的,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则是从希伯来宗教的源泉中产生或叫复兴,咱们之前介绍过。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我们发现人类历史上几种伟大宗教之根源的,拥有最早的宗教圣典的这些宗教,实际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建立文明国家的。

这就是最原始的国家民族宗教。比如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印度,伊朗,希伯来。所以我们要重新地去思考和理解宗教,为什么它在人类早期文化背景下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国家同时的就出现了呢?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这几大文明的宗教国家化。

古埃及宗教的国家化

埃及的尼罗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和好几个文明发源地之一。古代埃及的社会国家化的过程大体是从这个氏族公社农村公社地区性的州统一和半统一的王国,因为他们也是农耕文明的社会,所以跟我们这边还是有点像,这是一个从血缘社会到地缘社会,从分散地区到统一国家的一个发展过程。

因为他们不是咱们周代的血缘政治宗法体系,也就是封分制,所以他们的国与国之间就会出现这种以大吃小,以强并弱的这种兼并现象,这跟咱们这礼崩乐坏后的战国时期是一样的,打的是灭国战争,由此各位能明白孔子当初为什么想克己复礼,恢复周朝礼制了吧。

陆地霸权不同于海洋霸权结构,海洋霸权是制定一个海洋公约和贸易秩序,毕竟海洋不像是陆地好防守并且可以长期驻扎,海上防御等各方面的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而大陆争霸秩序就是要把你直接干掉,吃掉你,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并且没有合理统治手段的陆地大帝国,尤其是游牧民族统治者,他的眼界只在外部,他一路去征伐的原因有很多这里不赘述。

也就是说他们不同于汉族的守国门,就算是汉族的守国门那依旧也得平定四周的外族才可以安心,即使是少数民族政权比如乾隆,他平定准噶尔战役中屠杀了多少蒙古人,所以这就是大陆霸权和农牧业文明往外扩张的一个必然性。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这时候你想,你们氏族部落形成联合体后,如果你是一个氏族部落的老大,同时又成为这个联合体的君王,你原本崇拜的图腾神和祖先神就会升格成为该地区的地域保护神,如果后来演化成统一王国,政治中心被你主导,那么你的地域保护神自然升格为全国的最高神。

在埃及统一王国建立之前,各州崇拜的地方保护神多为动物的形象,牛、羊、狮、虎,鳄鱼兔子、蛇等等,曾经被各地奉为神圣物去崇拜。这就是图腾崇拜的表现。

公元前4000纪中叶,北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各州以布陀州为中心形成的下埃及王国,国王奉蛇神为保护神,以蜜蜂为国徽。南部各州形成的上埃及以尼赫布特为中心形成了王国,以鹰为保护神,以白色百合花为国徽,公元前3000年前后,上埃及王美尼斯灭了下埃及,上下埃及统一之后,上埃及的保护神鹰形苍天神霍鲁斯升格为全国信奉的神。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霍鲁斯)

古埃及人认为鹰是太阳神的象征,太阳的运行是因为鹰的飞行。神话中霍鲁斯是奥西里斯的遗腹子,奥西里斯是太阳神之子,霍鲁斯外形在宗教画中是头佩日轮的鹰,或者带有王冠的鹰头人,鹰与日轮也就是霍鲁斯和太阳神的结合,王冠和鹰头人也就是国王或法老和霍鲁斯的统一,显然是神权与君权合为一体的象征,是宗教国家化的具体表现。

这其中故事很长,从第三王朝到第四王朝再到中王国时期的政权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是使得王权被神话,法老是世界秩序的实现者,法老就是国王,既是一国之君又是祭司之长,是神权与君权的统一,其权利超越二者之上,所以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已经是和神一样的存在。

但是法老的对立面是什么?是祭祀阶级的祭司们,这些祭祀阶级由于被信众们经常求恩,献祭,奉献大批财富,国王和世俗贵族赐给他们大批的土地、财物和特权,这就使得神庙中的祭司阶级掌握着巨大的财富,拥有庞大的经济量,他们形成了祭司贵族,他们和世俗贵族一起构成了埃及统治阶级的最上层,于是世俗贵族的地位就得受到制约,法老虽然是祭司之长,这帮祭司贵族里的几个主祭司和专职祭司们不一定听他的,他们的意志经常是不一致的,他们会分化法老的权利。

最终到了新王国阿蒙霍特普四世时期(约公元前1491年——前1465年)国王也就是法老,与祭司贵族祭司阶级们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大家都不听他的了,发展成公开对立,此时底比斯的阿蒙神庙拥有巨大的财富能左右全国政局,神庙之所以叫阿蒙就是因为法老是阿蒙霍特普,所以这个阿蒙霍特普在赫列欧城和孟斐斯城的当地地方祭司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始了宗教改革,此时准备恢复最高神的信仰,宣布全国崇拜一个宇宙唯一的神——阿顿,然后在各地新建神庙,目的就是通过否定阿蒙神和一切诸神,另立宇宙唯一神阿顿,这叫一神教宗教改革,以此来取消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在国家的特权地位。

他把自己的名字里的阿蒙改成了阿顿。他死后下一任的法老,吐坦阿顿和阿蒙祭司集团妥协了,他也不叫阿顿了,改回了吐坦阿蒙,也就是说恢复了对阿蒙神的崇拜。这次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这就是统治集团内容的权力之争的必然结局。各种新修神庙、建新都、大赏新祭司和新贵族耗费了大量财物,最终承受这些的都是老百姓,所以老百姓当然不会支持一个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实惠的新神,不过确实能说明一个问题,宗教传统信仰的坚固和祭司集团的强大。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阿顿(阿蒙)霍特普一世法老的雕像)

古巴比伦宗教的国家化

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与埃及的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大约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是在这里建立的世界上最早的神庙,以此为中心发展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

最开始的这个很多文明的城市的发源地一定就是和宗教有关的,因为祭司的神庙是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的中心,人群的大规模聚集,由此才发展出城市,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的时候呢,就出现了一批最早期的城市国家。比如埃里克、乌尔、乌鲁克、拉尔萨、尼普尔等。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这些早期的城市大都是以神庙为中心建设起来的,咱们之前说过,神庙的祭司实际就是这个城市国家的建立者,包括他本身就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是世俗政权的最高领导者,同时他也是宗教或者祭司阶级们的最高领导者。我们已知的第一个国家就是苏美尔信奉的伊勒克城保护神的大祭司建立起来的。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两河流域的政治历史就是一连串定居农业民和周围游牧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始终是农业民被周围游牧民所征服,而这个征服者他最后变成定居民之后的他也就变成了一个农业民,然后再被周围的另一个游牧民所征服的故事,这跟咱们这边的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一个动态关系是一样一样的,然后这种一连串的征服和被征服,是两河文明的创造者。

比如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征服苏美尔人,建立苏美尔人——阿卡德王国阿摩利人名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的巴比伦王朝),赫梯人伊新人(征服巴比伦,建立巴比伦第二王朝),加喜特人(建立第三王朝)、亚述人(征服巴比伦后,建都尼尼微)、闪米特的迦勒底人(征服亚述王国,建立新巴比伦王国),一个接一个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沉积在历史的底层,他们原来的语言因种族的混合趋于消失。

但苏美尔——阿卡德和巴比伦的文化和宗教并未灭绝,其重要因素在不断变化的历史中适应新的社会政治需要而得到新的发展。苏美尔宗教祭司已经建立了以神庙和祭司为中心的城市国家,把自己变为统治者。这是历史的进步,不会再次倒退到原始的氏族制社会去的。

新来的征服者也在成了社会的统治者之后看到了已逐渐国家化的国家宗教维护统治权的好处,更羡慕祭司贵族高踞于民众之上的特权和得到民众精神拥戴的地位。因此,他们乐于强化传统的宗教,培植为自己服务的祭司阶层,或者把宗教祭司大权直接控制在自己手中。

随着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进程,王朝可以不断变换族姓,但宗教作为巩固国王统治权的上层建筑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日益国家化。国家宗教的特点和功能,日益强化。

同时呢,这是国家的体制,社会的秩序,统治的阶级,内部关系的变化也迟早就会反应到宗教幻想的神秘世界中来,就会引起宗教观念和天国秩序的一个变化。就好比氏族部落的统一对于最高神的统一,集权后对于天神世界等级秩序的影响,王朝兴替对神灵地位的变换的影响,这一点联系我相信之前讲过的内容大家也是深有体会的。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第一阶段,古巴比伦宗教,它在不同历史阶段是有不同特点,第一个阶段就是公元前4000年代及以前,两河流域宗教崇拜的主要对象都是跟这个农牧经济直接有关的,这种自然力量把它们人格化为各种神明,这是所有农业文明地区的一个共性,就是信风神,雨声,雷声,这类的超自然力量崇拜,主要是为了祈求丰收。

在那个时期,每一个不同分工的人类他所信的神的这种职能是不一样的,互相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不成体系,比如你种树的,他是放牧的,我是农民的,咱们之间所信仰的这个心目中信奉的神的神性和职能没必要一样,他们也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和体系,你信你的我信我的,并且可以不必要人格化。

第二阶段,大致就是公元前4000年代一直到2000年,那么宗教的神灵的形象就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开始走向人格化,其实最原先你放牧,你种田,你打猎,是不需要把神人格化的,可是后来随着人类的发展,神的外形走向人格化,在苏美尔人——巴比伦的神话中,你可以看到诸神的神灵世界开始有组织了,它形成了一个类似长老议事会(早起国家形态的最高统治机构)的那么一个天国结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长老议事会这种结构呢,就是因为当时早期国家形态最高统治机构就是这个,所以他们给神灵的世界也安排了这么一个结构,这么一个阶层,每一位神都在这个天国政府中取得了一定官职,从而呢,掌管人世间的超自然力量的一个实施。

第三阶段,公元前两千年代之后,由于巴比伦——亚述的军事征服和政治版图的一个膨胀,大帝国就开始建立,他们原先信奉的这种所谓的民族性、地方性的神也相应地扩大了自己的神圣地位和神圣权利,在此之前神灵世界实行的长老会,这是一种民主制的天国政府然后天神世界逐渐演变成了有主神控制的君主专制机构。也就是在原先,大家还坐在一起还是相对民主的,可是后来随着这个世俗的大帝国的建立一人说了算,集权了,好了神灵世界也应该是一人说了算。

于是天国上出现了一个最高神掌管一切,宗教的世俗性就展现出来了,这就是神灵对世界和社会人事的干预性大大加强了,那么宗教就要求人类虔信神的一个全能,放弃人的主动性,绝对的依赖神的安排。

为了让这些人相信的,于是就强调人的罪恶感,求神去赦罪,向神赎罪的这种个人性宗教性活动因此就得到了更多地强调,这就是发展的一个阶段。古代巴比伦的这个宗教的演变历程就非常生动的就体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宗教最后演变为国家——民族宗教的一个过程。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我们从中发现,国家宗教神化人间统治者及其统治秩序、祭司贵族和祭司政体的形成与发展与自然神演变成城市国家的保护神、以及神和神灵世界的等级化,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也就是说人类文明的结构变化以及世俗政治的发展对宗教世界的影响,宗教反过来也会对世俗产生影响,这是世俗宗教性和宗教世俗性两方的关系。

中国三代(夏商周)的国家宗教

宗法性传统宗教

中国的史家的大体上一致认为,夏代和商代是中国阶级国家形成时期,周代则是国家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时期,古代中国和前面咱们介绍的世界级大文明古国是一样的,其国家的体制都是从氏族部落社会演变过来的,但是却有着中国这片地域自己的独特性,这主要表现在它的一个基本社会结构不仅没有打破原始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反而以一个新的阶级关系建立在其上,最终形成了一个宗法性的阶级结构和国家体制,也就是宗法奴隶制和宗法封建制。

所以你看我刚才介绍的其他文明古国他们一打就是灭国战,但我们这边是封分制,封建制,这里的封不是封死禁锢的意思,而是天子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大家都是一家人,所以是今天打明天和,不会存在灭国。

当然,这是周代,不是代表整个中国2000年来一直是这个封建和奴隶制度,奴隶制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早亡了,很多人用封建这个词是不准确的,这是近代时那些跑出去学西学的学者,有的没有搞懂就胡翻译的。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不论是那个时候的尧舜禹,还是夏商周的世袭君主,虽然他们出自不同的血缘祖先,但是从封建的意思来看,他们其实是一家人,我们现在也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不过这是太史公司马迁给搞的,并不是从夏商周就开始这样说了,所以史记的地位高就是因为给中国各民族的人定了老祖宗。

也就是说在当时整个国家结成一个血缘相连的宗法性血亲传统社会,并且按照一个宗法等级制度给组织起来。

这种结构在西周就得到了充分发展,周王自称是天之长子,天授予他一国之土地居民,他叫周天子,他则分封土地和居民给诸侯和卿大夫,天子视为“大宗”,同姓诸侯尊天子为“大宗子”。

这些诸侯呢相对于天子为“小宗”是为本国之“宗子”,而那些被分封的土地与居民则称所属的诸侯或卿大夫为宗子。诸侯国同姓为兄弟叔伯,异性为甥舅,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为伯舅叔、舅叔。诸侯国内也是如此叫法。这样一来呢,整个国家和社会便结成一个大宗小宗等级相属,同姓异姓血缘相连的一个宗法性伦理社会。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尽管后来周代以后王朝的姓氏和社会制度有变化,比如几次社会大转型和各朝代的异姓君王,可宗法血缘关系的基本内容在宗族和家族的范围之内基本都是保存下来的,我们中国社会的历史的这种情况也决定了中国传统宗教的一个性质和内容。

它的主要是这个天神崇拜,祖先崇拜,社稷崇拜为主体,以这个山川日月等百神崇拜为羽翼,其他各种鬼神崇拜为补充,形成相对稳定的郊社制度,宗庙制度以及其他的祭祀制度,它的基本信仰是“敬天法祖”。

刚开始是没有一个独立的教团的,宗教组织就是国家政权系统和宗族组织系统的组合,天子主要祭天,族长家长主要祭祖,这个祭政合一、祭族合一,既有这种国家宗教的性质,又带有一种全民性,大家都是要参加的,所以可以称其为传统的国家民族宗教。

崇拜的对象大致有天神、地神、人鬼、物灵四大类,经常性的宗教活动就是郊祭天帝、宗庙祭祖。祭坛社稷、日月星辰,连带祭祀各种神灵。这个国家民族宗教起源于原始宗教,后来在夏商周三代形成完善,汉到隋唐时期完备,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帝制垮台为止,其间从未中断

史料中记载的各种礼典、各种礼仪就是这种宗教的史实记载。不论是道教的创立、儒教的影响、佛教的传入,都没有使得这个国家民族宗教受到任何的影响。

在殷代时期,他们的这种天命观以及这个宗教的发展的一个最初代状态是殷王的祖先认为死后之后他能上宾于天帝,在天帝旁边向上帝祈福免祸、求雨祈祷,传达天帝的旨意。

所以殷代王室是国家的保护神,所以殷王室的统治合法性是这么来的。但是殷代的这种祖先和天帝是一种宾客的关系不是有血缘关系的。

而到了周代周王称自己是天之子,他直接就和这个上天的天地发生了宗法血缘关系,那么这种宗法血缘关系的祖先崇拜合二为一,王权的神圣性进一步加强,一来是这个王权有天命所定,这就是周王室的统治合法性,第二,周人相信天命可以变化,王权因此可以更替,以至于天命如何变化,则是根据人君的行为是否合乎于“德”为转移的。

合德则天命授之,不合则弃之

这就是把道德的元素加入到这个神灵体系中进而发展成天命论。其主要内容呢就是“敬德”和“保民”。你的行为符合这个规范,那就你继续统治,天帝继续对你信任,否则天将发布新的 任命让别的有德者受命为王。

周人对天帝的神性在上述两个方面的改变与发展,是天帝作为国家至上神的性质和形象更为全面,更为完善,能为王权的巩固提供更有力的庇护。自周代以后,中国历代王朝几乎全盘承袭下来,对天帝的信仰与崇拜历经两千余年而不变,所以要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理解这个,什么都谈不了。

天帝崇拜作为国家宗教的中心后来有了一套越来越体制化的祭祀仪式,祭天的主要目的就是君王自认为受天之命,那么祭天所以报天之恩,这个可不是谁想祭就祭的,只有说是这个君王他才能够祭祀,所以这是君王垄断的特权,只有天子才可以。一般的百姓以及其他的诸侯都不行,这种祭天仪式不是你说随便我拜个天,我说感谢天帝的恩赐。这是不行的,这叫僭越。

主要的形式有三种,

郊祭:就是天地合祭、配祭祖先,皇帝亲自主持,在京城的南郊。堆积柴于坛,然后放置玉帛牺牲,燃烧后使烟气上达于天,用于与天帝沟通。封禅:这是非常盛大隆重的祭祀天地的仪式,咱们之前介绍了。告祭:在新朝代初建立,新君建立和迁都的等等这种重大国事事情的出现才会举行告祭,是要求得到上天的认可,用以安定民心,稳定政局。这些祭祀仪式的基本目的就是显示国君的统治全是由天命所归,君权神授,祭天是报答天之恩德,借以神化自己的权力和权威。

后来体制化了后,就出现了以下几种类型:

宗庙制度:国家有太庙、宗室有宗祠、家中有祖龛。供立祖宗牌位,岁时祭祀。社稷崇拜:中国国家宗教的核心内容是敬天法祖,除此之外最为重视的就是社稷崇拜了。它是原始农业时代的土地崇拜和谷物崇拜的一个发展而来的。所谓的社神就是封土为社的地域保护神。所谓的稷神就是谷物丰收之神。因为这个社稷神的神性功能是和国运,民生直接有关的,是个吃饱肚子生存有关的,对于农业文明,那么对于这个王朝君主而言,这是维持国运的一个国家保护神,所以国家与社稷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古代才有了毁了社稷等于毁了国家这一说。对于民众来说,社稷神是保佑本地区农作物的丰收,这是非常重要的,社稷神本来是自然神,但是由于它具有浓厚而直接的社会政治含义,那么部落首领和国君便把自己的祖先或者文化英雄转奉为社稷神,让他们来保护自己国家的命运和这个丰收,这样一来的话,社稷崇拜和祖先崇拜渐渐地融为一体了,就是自然神最终变成了祖先神的过程了。

相应的除了对社稷神的祭祀还有对其他神灵比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举行国家级别的祭祀典礼,目的就是祈神保佑,国泰民安、君王的帝运隆昌。

咱们比较一下上述的其他文明宗教国家化进程你就发现。我们这边的传统宗法性宗教的第一特点就是源远流长,连续不断。咱们的这个原始氏族部落宗教国家化的情况和过程和其他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比较的话,他们进入一定的历史阶段,古代的这个宗教信仰就发生了较大的转向,改信其他宗教。

我们这边不同,不仅信仰传统未曾中断,而且进入封建社会以至于后来帝制集权社会之后更加完善发达,无论王朝如何都不影响它的这个正统地位。

还有就是这个宗法性,传统宗教这一套观念和崇拜体制,也是维护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一呢,就是因为咱们这边独特的封闭地理地貌地理避免了西方外来民族的扰攘和入侵方面的一个原因,其二就是这一套宗法体制,再加上儒家学说等等的把这个固化下来,所以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才能一直持续2000年之久。请记住不是封建制度,也不是奴隶制度。

还有就是埃及的法老,巴比伦的这个也是最高的祭司成为了国王,我们发现其他地方的这个国君都是这个祭司的最高掌握者,而我们这边不是

我们这个中国历史上,你看祭司阶级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形成一个独立的权力集团。他们从来都是皇权的附属品。皇帝是直接主持国家祭祀大典的。属于最高的祭司长。

而你所谓的巫、祝、卜、史之类的宗教性人物不过是皇帝属下的官吏。他们这些人是为皇权服务的,不可能对皇权构成任何威胁。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这里的古代政治中宗教只为世俗政权服务,而其他地方世俗政权很大程度要为宗教服务。

所以你看啊,有些国家宗教和中世纪的比如基督教,伊斯兰教那里叫全是直接掌握和控制皇权的情况,所谓的政教合一,可是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

印度、伊朗、古代希伯来的文字内容没有写,大家听音频内容吧!

儒家是不是宗教?(中)

咱们正好把这个儒学是不是宗教知识给大家说清楚,儒家是不是宗教。这个话题不是中国人首先探讨的,因为宗教这个词和哲学这个词一样,是当时日本翻译西方文化引入的词汇,所以第一个产生该疑问的是外国人。咱们从国家宗教谈起:

你看宗法性宗教与孔孟儒学,它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儒学不是宗教,但是孔子和儒学关于天命鬼神的思想以及对表现宗法等级制度的礼仪(礼学)的一个大力提倡,这无疑是来源于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宗法性传统宗教

你想诸子百家,孔子那些人对谁的思想做这个阐发和分科呢?就是对老子,那老子的思想又从哪来?因为他是周代的史官,并且是对周公旦思想的一个继续整理和阐发。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孔子向老子问礼)

所以你看孔子的儒家学说中是有这个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很多东西的,你看孔子一方面主张“畏天命”,另一方面又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一种非宗教性的一面。

儒学的基本内容是一种人文性的学术理论,是宗法性传统宗教的一种人文化,宗法性宗教和儒家学说是一个既有联系有区别的,二者都是一种宗法等级社会的上层建筑,但是传统宗教涉及宗教观念和宗教崇拜体制,使得宗法伦理关系变得神圣化。

可是儒学不一样,儒学则是以社会伦理学说使之理性化、合理化、社会化、世俗化,他是对老子道德的那套学说里的德的一个阐发,根源则来源于三代宗法体制。

你看宗教推行的是这个“敬天法祖”之仪,儒学则教之以“忠君孝亲”之义,所以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集中而明白的就体现于此。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儒学在西汉董仲舒将其体系化神秘化之后呢,被历代的王朝封为独尊至上的国家哲学,对国家宗教体制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的儒学主张的是神道设教,这是传统宗教对社会伦常的教化之功,另一方面呢儒学的重人伦,重人道的一种人文倾向于限制了传统宗教的发展和影响。避免其走向进一步神学宗教化的进程。

所以前一方面是使得宗法性传统宗教作为国家宗教与作为国家哲学的儒学能够共生共存。而后一方面又使传统的宗教始终处于儒学的独尊地位之下。传统宗教不可能超越儒学而得到独立的发展。这就是儒学压抑国家宗教。

因此,中国历史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中国的宗法性传统宗教曾经孕育了和神话了皇权,但是他自始至终却臣服于皇权之下,它曾经孕育了儒家学派,但他自身却在儒学成为国家哲学之后,降格为从属儒学的次尊地位。

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性质、内容、作用和历史命运,就是在它与皇权儒学的这三者复杂交错关系中决定的。

所以在后人看来,好像中国传统文化全是儒学,但其实是国家宗教在背后做铺垫和基础的,如果没了国家民族宗教,儒学就是个框架了,没有实质的内在,只不过儒学的世俗性压抑住了神学的宗教性,并且儒学被神秘化后还表现出了国家民族宗教神学化的一面,这就使得很多人误以为儒学是宗教,这是典型的把宗教和非宗教给搞混了。

请一定记住宗教四元素,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制度系列过程的统一和综合。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拆开为世俗政治的皇权、宗教化的国家民族宗教、血亲社会伦理性质的儒学,三条思路来看,儒家是不是宗教一目了然,搞混是因为以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皇权和儒教。

我们下面再稍许论述一下,不然还是有人不理解。

很多人所以把某些非宗教文化形式宣布为“宗教”、“准宗教”、“世俗宗教...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知道宗教是四种要素的统一和综合,而把宗教与非宗教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相似之处夸大为整体的相同。

我国和西方都有相当多的学者把“儒家学说”说成是一种“宗教”,即儒教,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中国历史上的孔孟之徒把孔孟奉为“圣贤”,把他们的著作奉为“经典”,采取某种类似宗教崇拜活动的行为对“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顶礼膜拜。乍一看像是宗教,你百度搜索一下祭孔大典,不明所以的人一看就像是宗教仪式。

“儒教说”之所以不妥,主要在于此说只看到了儒家与宗教的外在行为方面的相似性,而忽略了一个本质上的事实:孔子、孟子本人是学者他们的门徒也只是把他们看作是“圣贤”。

而所谓“圣贤”,是指道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求治的元素、启蒙的要素和教规的要素的综合。

求治政治家和法老承担。法老是古埃及社会的国君启蒙哲人和博物学家承担。博物学是科学的前身教规创建人、贤人、教主和僧侣承担这是三大原始文化要素,这三个由一人承担。我们把这种人叫圣人,你看这背后是人而不是超自然的神,这是宗教与非宗教的最大区别,也是我前面说巫术和科学的最大区别。

孔孟创建的理论是一种社会的、 政治的、伦理的人文学说,而不是引导世人去追求天堂、净土之类超自然境界的宗教体系。

士大夫的追求是的学而优则仕,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是像佛教让你去超脱生死的,孔孟儒学是让你学以致用,是追求现世的,就算那些沽名钓誉的人也是为了死后流传千世,这依旧是现实世界的追求。

对于中国传统的国家民族宗教,士大夫既有信奉和敬重的一面,也有否定和批判的一面。孔子相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主张“畏天命”,这是宗教性的信仰;但他同时又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表现出反传统宗教的态度。

儒家学说是一种国家哲学,宗教与哲学的关系是这样子的:轴心时代的出现了中国、印度、古希腊三大哲学系统,因为这三大哲学系统的思想家摆脱了传统宗教信仰对人的精神和理性的束缚。

这些人在此开始对人类自身的意识以及对世界万物的本源、物质质料由什么组成等问题,也就是本体论进行反思,这是古希腊,有的把人与天道的理解落实到人与人的人际关系处理这是老子,有人把人与人的人际关系处理落实到政治上这是孔子。

他们把思想本身作为对象,提出了对历史进行自我理解的范式,他们的思想成果成为了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轴心。

中国的孔老诸子、印度的《奥义书》和佛陀以及希腊哲人出现后,神话时代就结束了,理性从人类最原始时期对万物的惊异和追问所产生的的神话中脱身而出并且开始反对神话,首次出现了后来所谓的理智和个性、理性与逻辑,东西方开始出现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等。

这是历史发展的脉络,这也是其背后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底层逻辑!

三大哲学系统都是利用理性阐明的经验去审视传统宗教和神话,反对用超自然神灵的神迹行为来解说宇宙的起源、自然的演变、文化的发展、而是应用人的自然理性对自然现象做出自然的说明,对社会生活做出人文的理解,也就是说此时哲学一开始就是走了不同于宗教和神话的道路。

哲学它总是努力把超自然的东西还原为自然的东西,把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还原为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把信仰主义还原为理性主义。

但是这个关系比较复杂多变的,二者不是简单地对立,也有统一性的一面,哲学中很多派别是对宗教神学有着不同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而宗教也有类似情况。有些宗教不只是用信仰主义,他们会用哲学来论证其教义,使信仰带有理性外在形式。

早期哲学思考的是神学问题,那么不可避免神学会对哲学产生很多影响,反过来哲学也为宗教神学在不同阶段提供了很多对自然、社会、人生以及神学问题的新答案。

这就会直接和间接的反馈到宗教神学体系中。这就是为什么西方科学院是从宗教神学院中产生出来的。而那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原本就是宗教的信仰者。并且现代科学之所以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赖于基督教改革的。

周公旦的政治改革和宗教改革中带来的理性化、道德化、社会化、世俗化、伦理化等等的人文精神孕育出了先秦诸子,特别是孔子的儒家哲学的种子,所以中国宗教是中国哲学赖以孕育的母体,中国哲学脱胎于周代的国家名族宗教的。就好比西方的哲学是科学之母一样。

老子以及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出现就是当时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宗教的精神统治逐渐走向奔溃的产物。东周由于异族入侵,平王东迁。东周王族实力日趋衰落,宗法等级制的社会统治纽带和宗法伦理性国家宗教的精神控制纽带日益松弛以至于崩溃。

于是出新了中国历史所谓的“礼崩乐坏,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的社会大变动局面,也正是有了天下崩坏这一的局面才使得诸子哲学百家争鸣,这种文化学术盛世的出现是因为此时没有传统国家民族宗教信仰体制的限制和约束,所以才登上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舞台。而不是一般人所谓的那时候朝代的国君对人比较宽容和仁慈。

如果传统不崩塌,诸子百家被信仰体制压抑就不会出现,你看诸子百家的思想都是对政治、军事、哲学、伦理、法律等的新的非宗教理解,这在宗教体系和氛围下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本来都是属于宗教来解释的,而不是个人来解释的,这在周天子时代天帝至上,天命决定一切人事、天帝决定一切的背景下是不可能的,诸子百家如果放在周代那成了异端邪说。

为什么后来会出现天人合一的观念,就是因为中国哲学和宗教的一个密切关系。孔子集编的《诗》三百篇里有歌颂天神天帝的,也有不少疑天、怨天、咒天的诗句。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直接说“天道远、人道迩”处理人间事物应远离鬼神而尽人事。这种对天命鬼神表示怀疑以至于否定的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中国轴心时代的诸子百家哲学。

孔子,他的社会伦理哲学思想就是摆脱传统宗教。发扬周公旦礼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保留了传统宗教中的天和天命论的一个形式,但是却淡化了,以至于消除了天地人格性、抽象性,努力限制天命的消极作用,强调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人事未尽,不可言命,对于鬼神的有无和死后的生活只有一种类似的怀疑主义,不可知论的一个态度。老子,他的书中充满了这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辨,它是关于道法自然,天道自然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思想实际是对传统的宗教之天的神化完全否定他把本以为自然法则的“道”哲理化成为宇宙的本体,不仅是宇宙万物之宗,甚至是“象帝之先”。庄子,他进一步把“道”当成了天地鬼神的本质,只要人把握住了道,就体认了鬼神的性质,所以没必要有畏惧之心,老庄道家的哲学虽然不完全否定天地鬼神的存在,但是也的确贬低了他们在传统宗教中的神圣权利和地位。孔老外的其他诸子思想中一方面存在宗教内容里的残留,更多的是充满着人文理性,具有不同于传统宗教,甚至是反传统宗教的性质。法家兵家在宗教哲学上是典型的无神论。墨子的思想本有着这个相当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因为其“天志”“明鬼神”的政治内容却倾向于“百姓之利”。以天神的权威去限制统治阶级,因此过去传统国家宗教为君王君权服务其实是大异其趣。墨子的天鬼之说,对于三代以来的国家宗教而言,它是具有异端神学的性质。孟子,他主张“天人相通”,而同为儒家的荀子就反对他这个天人相通,主张天人相分,强调天人的分别,天和人各有自己的职分,他否认天命,后面的咱们就不说了,总的来说都是对传统国家宗教的天命观的颠覆和否定。西汉董仲舒把孟子的天人相通神秘化为天人感应论。所谓天主宰一切,这一次,君权神授又回来了,请记住君权神授不是董仲舒的发明。上一次君权神授就是三代时期。并且董仲舒还把阴阳五行引入他的天人相通的体系,以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关系作为论证三纲五常的神圣依据。是董仲舒把儒学推向了宗教化、神学化的道路。为秦汉以来重建国家宗教提供了哲学性的论证,所以汉武帝当前非常需要这个来为自己的权利做加持,所以发生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其他学说最原始状态都是限制君王、而宗教化了的孔孟学说和最原先的为君王服务的国家宗教天命观则融合的非常好,为以前的国家宗教提供了哲学论证,后来佛教传入更是将儒学的体系给逻辑化了。

于是这一套体系的建立使得儒学的三纲五常学说建立在神秘主义的基础上,使得儒家伦理具有更加神圣的意义,于是从秦汉以后成为历代王朝的国家宗教中心教理。这就是“崇天敬祖”为中心的国家宗教和国家哲学的儒学关系的暧昧。但是儒学是人文学术、国家宗教是神道体系。性质上是不同的,但二者都是国家的最高意识形态,内容上平行一致。

宗教“敬天法祖”儒学“忠君孝亲”为君王服务,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法血缘伦理社会结构。但是神道与人道的界限是泾渭分明。儒学是核心内容,宗教是表现形式,是内容与形式、里与表的关系。所以我们才说儒学压抑了国家宗教。

后来东汉时期由于道家哲学的某种神秘主义内容与传统的巫术和战国秦汉时代流行的神仙方术是思想相结合,形成了道教张道陵创道教,然后追认轩辕黄帝和老子庄子为他们的这个创教的代表人物。经典是《易》《老子》《庄子》。认元始天尊为最高神,这是单拜主神教,神下面有三清,三清之下一群神仙。

后来,印度佛教也逐渐传入中国,佛道二教大行其道,吸引了众多的信徒,那么,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从其早期的这种太平道开始,就把儒学的这个哲学的忠孝之道作为修道之人得道成仙的基本标准,而佛教的是关于业报轮回的教义,本来是不讲这个忠君孝亲的,但在中国面临这种宗法社会的国家它必须得改变。

国家民族宗教和儒学以及道教甚至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都在批判说佛教“无君无父”视为异端邪说,佛教为了求自身的生存发展,也不得不把儒学三纲五常的伦理解释为佛教的“五戒,十善”作为众生的业报轮回的善恶根据,就这样都还发生了后来好几次灭佛的事件,可见国家宗教作为主流的强大。

那你看,这样一来,儒学作为国家哲学在意识形态上的独尊地位,就使得宗法性传统国家民族宗教在与其他宗教的混合中它一直保持着主体地位,那么在此之后的这个历史发展中,那么我们就能看到国家宗教和儒释道共同构成的文化大格局。

更多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影响的后续我们再聊。

所以显而易见,孔孟儒家并未构想出某种作为宗教的核心和本质因素的超自然的神灵观念。因而,并且他们的学术思想的本质是对国家宗教的天命观产生一定的怀疑,我们不能视其为宗教。

也就是说从殷代的君权神授到商代的德运天命观所形成的完备国家宗教制度因为社会动荡的原因产生诸子百家对其的思考和质疑,然后进而产生中国哲学思考,宗教将哲学孕育出来了。

这就接上我们之前聊到原始时期信息量偏低的时候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惊异和好奇走向了两个方向,第一个就是信仰文化,信命文化,宗教文化,神学文化这类崇拜超自然力量的突现论的思调。第二个就是哲学文化、理性文化、人文精神等这类以自然去理解自然的还原论的思调,后者是用理性对自然的本质进一步探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把这个压抑的思路给解放了。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哲思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这边因为很多独特的原因压抑住了哲学这条路,使得哲学变成了为人与人服务的工具,因而缺乏了对宇宙和物质深层原因的追问,这就是中国有那么多技术却为什么没有科学的其中一个原因。

而且更严重的时候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恢复了最开始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将哲学加入了宗教元素更是将理性等方面的内容尽可能的压抑,直至后来宋明朱熹的理学,完全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一种极端,这时候不仅是理性全部丧失,人性也被极端的压抑着,当然这个极端也是应当时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成了服务帝王的工具,这一点我就不再细说了,节目内容有限,这方面内容如果细说,十天十夜都不够。

所以就孔孟学说的本来面貌和中国历史上儒家学说的主流而言。后来的中国社会中确有部分人把孔子神格化,把儒学给神学化、宗教化,在某一时间段和民族国家宗教给融合到一起了,不过,这并未成为儒学的主流。因此,我们不能把支流等同于主流,把整个儒家当成儒教。

世界性宗教的特点(下)

咱们前面几期内容把氏族部落宗教和民族国家宗教给大家大概解了下,下面开始世界性宗教,顾名思义,世界性,这就表明这是区别于国家民族宗教的,具备一种新特点。我们不详细说,概述一下特点:

第一:神性和信众的普世性;

第二:产生的创建性;

第三:组织的独立性;

第一,神性和信众的普世性

我们想一下过去原始时代的氏族—部落宗教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氏族公社和部落的社会。信仰者是本族的人,这是建立在地域的局限和种族的狭隘中。和其他部落的信仰与文化是冲突矛盾、互相排斥的;

再看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的信奉者则是各个国家内管辖的民众,祖先神只在血缘所系的本家族,本宗族的后代子孙范围内才是被信仰和祭祀崇拜的对象,国家保护神则是只对特定的国家君王赐予权威,对其臣民给予福佑,与敌对国家的保护神必然处在神性的互相对立,因此这两类都是不可能超出自己本族和本国疆域之外的。

正如我国古籍中写道:神不受祭祀非类,民不祭祀非族,鬼神非其族类,不受祭祀。这个思想和我之前说的【质野之作,典籍不收】一个道理。

比如我们国内很多信基督、伊斯兰、佛教的人,你感觉没什么,因为这是世界性宗教,而一个外国人信奉炎黄和我们中国人的祖先那就显得尴尬了。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里世界性宗教超越了血缘的谱系和国家关卡,在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不同国度里都找到了自己的信众,佛教的佛和释迦牟尼,基督教的上帝和耶稣基督,伊斯兰教真主和穆罕默德都已不再是原始创造者所属的特定种族和国家所专有的神圣崇拜对象,他们的神性、功用和权能都是具有超种族、超国家的普适性。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基督大教堂)

第二,产生的创建性

原始时代的氏族—部落宗教和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都是固有之世代传承的传统信仰,都是没有特殊的个人作为宗教创建人的。他这个氏族宗教的诞生完全是一个自发的,虽然他必然也发自于那个人,但是那个人绝对不是某个有姓名的个人,而是整个氏族成员全体人员,他们是祖先。

最后推而广之是整个原始人类,或者某个氏族部落,也就是说,它的开端不可能有确定的年代,而是原始社会漫长历史发展的产物,比如一个简单的图腾观念,也是经历了数年历史的沉积下来的结果。

国家宗教虽然在其开始阶段就已经带上了祭司贵族阶级,咱们之前说了氏族部落宗教最后发展有这个祭司成为贵族阶级,变成了阶级社会,国家就是这样来的。

虽然那个政权的首领操纵以及用“人为性”的特点,可它本质上还是传统氏族部落宗教的国家化,它是传统信仰的一个历史延续,而并非某一个人他一下子给你创建出来。

所以这种自发的信仰还是咱们之前说的氏族部落宗教的国家化,民族化的过程,它是伴随着氏族部落联盟国家化进程同步发生的,往往也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其间没有什么所谓的一个人出来开天辟地怎么怎么样的,国家民族宗教它没有和这个氏族部落宗教有着非此及彼的界限。

它是由氏族部落宗教生发出来的。还有就是这个信仰不是发自个人的信念和独立的选择,是你一旦出生,你在这个宗族内你就要面对祖先传下来的一套传统信仰和宗教体制。任何人你都得接受,这种传统信仰是没有任何例外,因为你在其中做一个单子生活,脱离了无法生存。

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这方面大不相同,他们产生不是传统宗教的复制,而是对它进行了改革甚至是革命,成为了原始宗教的对立面,基本的教义和宗教仪式上都是具有反对传统信仰及其利益的一个特征的。

比如佛教就是挑战印度传统国家民族宗教婆罗门教,虽然释迦牟尼是贵族可却还是刹帝利阶层,上面有婆罗门,在佛陀那个时候的印度,是处于重解脱的宗教风气下,对哲学和思想的追求相当普遍。出现以不同形式出家的沙门,这是婆罗门的对立面。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创世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毁灭神湿婆

(印度的三大主神)

因为婆罗门要你祭祀献礼才可以获得救赎。而佛教之前就有很多人则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希望深居于森林茂密之处进行沉思,然后解脱人生苦恼,这是印度的传统。

这渊源稍早于《奥义书》的《森林书》时代,自从奥义书出现,这种风气就更加普遍,到佛陀时代的时候早已成为印度上层阶级的一种风气,这不是佛陀独创。直到佛陀悟道初转法轮后,婆罗门的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这就是佛教和传统国家民族宗教也就是婆罗门教的对立。

基督教是挑战犹太教的信仰,基督教本身就是从犹太教中产出的,所以你想在犹太教的背景下,该如何对待基督教呢?这一点大家熟悉历史也都知道,耶稣受难记。我就不详细解释了。

伊斯兰创建者,当然这里创建者不准确,穆斯林信仰者不这样说,穆斯林的解释是:“复兴者”意思是:穆罕默德不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而是正道的复兴者,是真主安拉派遣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他只是接受真主的启示而传播伊斯兰教。

先知穆罕默德当初出走麦地那,就是因为麦加的权贵们认为伊斯兰教的一神信仰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和牟利。这是因为当时克尔白天房内有三百六十个偶像,多数阿拉伯人崇拜这些偶像,麦加的贵族可以借此谋取大额财富,而一神信仰不符合他们贵族的利益。所以当时的穆斯林一再受到麦加权贵们的人身攻击和财产掠夺。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麦加天房)

所以最开始从正统宗教来看,这些在当时都是异端邪说,所以这类宗教显然不是传统宗教的一个延续,而是对立面,就好比诸子百家是对传统宗教,也就是人文理性主义对宗教信仰主义的挑战和质疑,而上述我们说的是宗教对宗教之间的挑战。

所以你看世界性宗教他们是某个特殊的个人,或者某些人按照自己的宗教信念和宗教体验创建或者复兴的一种新兴宗教,这个新宗教在开始阶段都是通过创建人的传教活动来争取人们的信仰和和皈依的。

当时的人之所以接受这种宗教,基本上是出于个人选择的,你愿意就信,不信他也不会强逼你,这一点是典型区别于传统民族国家宗教的强制性和全民性,当然这是最原始时期的状态。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你在印度你什么种姓就是什么等级的人,在中国古代你是商人和匠人的后代你不允许当官。就此而论就可以把这个原始氏族部落宗教以及阶级国家民族宗教做一个统称:“祖传宗教”“原生宗教”;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叫做“创建宗教”“创生宗教”的世界性宗教。

前者基于集体和国家坚守的传统、后者则出自个人在传统信仰之外另做选择。

比如我们国内很多信基督、伊斯兰、佛教的人,咱们感觉没什么,因为这是世界性宗教,而一个外国人信奉炎黄和我们中国人的祖先 那就显得突兀了,这就是传统国家民族宗教和世界性宗教的一个大区别。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第三,组织的独立性

咱们刚才说的氏族部落宗教国家民族宗教信仰者是他们这个部落全体人员和国家管辖下的全体民众。在这个范围内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在信仰上作别的选择。这个社会体制直接就是宗教的体制,社会组织直接就是宗教组织。氏族的长老,部落的酋长和国家的君王,往往就是主持宗教仪式活动的祭司长。

在社会的政治组织结构之外,不需要有这种独立的教会组织,当然神庙中的僧侣、僧伽组织或者说祭司集团,祭祀贵族阶级除外,在这之外,没有单独的一种教会组织。你不可能在神庙外自己建一个神庙自己当祭司贵族,世俗政权不允许。咱们这边也一样,除了周天子有祭祀的权利,其他诸侯都不允许,更别说个人了,所以这个权利是被垄断的。

三大世界性宗教则不然,因为最初都是个人创建,宗教信仰者都得是一个一个的皈信宗教,他们在开始阶段必然是社会中的少数,所谓在那时候是异端邪说,他就是独立于传统的信仰体制之外的。

所以他为了面对传统宗教信仰的敌视和反对下维持自身的生存,那么新宗教的信仰者,就必须在共同信仰的一个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教会组织,这样才能表达自己共同的这个信仰,举行自己宗教仪式,同时结成一种社会力量。所以不可能是在国家宗教的体制内去,而是要在体制外建立一个组织。

释迦牟尼的皈依者建立的“僧伽”组织,早期的基督教徒建立的教会,穆罕默德的信徒则组织为严密的具有军事、政治性质的穆斯林公社。只有这样才可以固定集团结构,促进信徒们的信念和行为的一体化,加强宗教领袖对全体信仰者的控制力,加强宗教的社会作用等等。直到现在,三大世界性宗教都有自己的国际性宗教组织。

那么后来这三大宗教取代了传统国家宗教成为权力者的“工具”,世俗政权的国家君王和统治阶级皈信之后,就焕发出其强大征服力量,使得创建初期的一些特性趋于消失,甚至走向了反面,这就是所谓的:“政教合一”。

从此之后已经不是自由选择去信仰了,而是变得和之前的国家宗教一样,是强制性的。古代各个国家宗教在信仰和体制上的专断性成了世界性宗教的品性,这叫历史阶段性,三大宗教的最原始状态和初衷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也是我给大家做这系列节目的意义。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性宗教之所以突破了原本的地域和种族等限制,是因为宗教和社会两方面。

宗教的方面的因素

世界性宗教区别于传统宗教的最大特点就是:摆脱了种族和地域的狭隘性,具有超世界的神性和形象。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佛的佛性。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具备万能的属性,是全世界的主,比如基督的上帝已经不只是犹太人的“父”和“主”而是全世界人的,伊斯兰的真主安拉也不单单是古莱氏部族和阿拉伯人的“主”。

按照《古兰经》第一章“法蒂海”的说法,是世界的主,上帝和真主的全知、全能、全善,可以满足全世界各族皈信者的要求,并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神学宣城上帝和真主无形象,无方所,这就是说上帝不是白种人、真主也不是阿拉伯人,这种方式可以免除各民族的人对其信仰的感情障碍,这一点很容易想,我不方便举例子。

早期佛教主要讲个人成佛,达成正觉者即为佛,佛的神格化不太明显,后来佛被神格化,“佛性”泛存在世界上一切人和一切物中,神格化的神被认为是志在“普度众生”,而不是仅限于古代印度人或者某个特定的种族,这种佛性观念使得佛教超出了种族和地域的狭隘性。这是三大宗教走向世界性的宗教方面原因。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社会方面的因素

第一:阶级和阶级的矛盾,比如印度婆罗门阶级和刹帝利阶级的矛盾。也就是祭司贵族和世俗国王贵族的矛盾。如果没有阶级之间的矛盾,宗教也无法产生改革。历史上宗教改革的很大原因都是阶级之间的争夺。

第二:军事征服和强权统治。这个好理解,比如我们讲的氏族部落统一后,你信仰的图腾或者神灵会升格为全部落的最高神,随着集权的产生,神世界出现了唯一神。比如犹太、基督、伊斯兰征服的地方全部都让他们改信、皈依。

第三: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这是打破传统国家血缘宗族地域性宗教的最重要的原因。战争只是交流的第一步,也就是说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在过去时代都是通过战争强行实现的。征服欧亚非三大陆的世界性帝国带来文化交流和融合。

我们说的都是古代文明 不是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秩序和古代不一样。

成吉思汗的西征对沟通东方和西方的商贸、科技、文化往来和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初给欧洲带过去了我们这边的很多技术。比如印刷这方面的技术就使得对方产生了后续的古腾堡活字印刷然后产生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等事件。

尽管这事情有争议但是你却无法否定外来民族入侵使得农耕文明原本固化的社会被打散后焕发新的活力。以及帝国的征战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贡献。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比如在唐朝,各方面世界各地的宗教、文化、主流思想纷纷进入中土,不仅仅是佛教,还有从波斯传过来的祆教也叫拜火教。比如伊斯兰教,唐代中期,发生过西域一场著名的战争,史称怛罗斯战役。唐朝将军高仙芝带领两万多人,有说是三到五万的军队,跟刚刚兴起的阿拉伯帝国,古代称为大食帝国,军队在西域相遇,结果高仙芝大败,最终导致伊斯兰教把原来早经佛教濡染的新疆河西走廊,也就是中国西域一带伊斯兰化。

大家看今天的莫高窟全是佛教文化,但今天那个地方那一带全都是伊斯兰教的回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且在唐代的中期,基督教也传入中国,当时叫做景教。这是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带来的宗教方面的交流。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停留在原始氏族部落时期,人类的宗教也不会只停留在图腾和神灵崇拜这一阶段,因为社会的发展和各种因素加之,必然会使得宗教走向国家民族宗教,当文化的进一步交融和融合,一种全新的普世性宗教就会发展出来。

这个发展的最开始是有赖于第一个点,也就是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产生的原因,因为不同阶级之间的因素,这类宗教一产生就是具备一定的普世性,所以随后的军事征服和强权统治过程中,君主是需要这样的普世性信仰去实现其帝国霸权。而这也是宗教走向世界化的原因,各自需要,最终带来的就是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大世界性宗教开始了自己的发展。

你想想对于征服者来说你是信仰你自己国家的传统地域人种限制的宗教呢还是这类普世性的信仰给被统治者呢?并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一神教!这对于君王和统治者集权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基督教、伊斯兰教神性观念的抽象化和人类化,佛教佛性观念的泛在化和普世化,并不完全是宗教创建人灵机一动的发明,它是有其更深刻的社会原因。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的西亚地区,曾是各种种族激烈竞争的地方。不同种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斗争,决定了各种民族宗教和国家宗教之间的竞争。

在众多的神灵和宗教的角逐中,他们都要抬高自己所奉神灵和宗教的权能,压倒以至否定其他的神灵和宗教。一批批的种族和国家在斗争中的失败和灭亡,最终促使他们的神灵和宗教的灭亡。作为胜利者的民族和国家,其所奉之神灵和宗教自然会从局部地区的神坛跃升到高高的天堂。

跨国度的和世界性的帝国是在民族国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主宰宇宙的神和世界性的宗教也是在民族宗教或国家宗教走向崩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埃及在五千两百年前出现法老文明,这就是所谓的法老时代,稳定持续两千年左右。因此埃及文化的底层是法老文化。但随后古希腊人侵入,古波斯人侵入,古罗马人侵入。接着到七八世纪以后,阿拉伯人侵入。到近代拿破仑、法国文化侵入,到现代英国侵入。

因此你今天到埃及去看,它的整个文化状态层层叠叠,形成紊乱状态,它的文明构型显得支离破碎,这种多民族冲击的地区无论是一神教还是其他的宗教都很难立住脚。

而成功了的宗教都是随着世俗政权以及军事强权的征服而发展下去的。基督教的一神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完全有赖于罗马世界帝国对其他民族国家征服和各民族观念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和融合形成的。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世界帝国虽然不能创造世界性宗教,但是一种宗教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他总是要借助于世界性帝国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权威的。

比如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虽然不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可如果罗马帝国本身不是一个雄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基督教在欧洲和地中海沿岸的各国的胜利是不可能想象,如果不是欧洲列强对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那么基督教走向全世界也是不可以想象的。

同样,如果没有穆罕默德对于信奉多神教的麦加古莱氏贵族在军事上的胜利,麦加克尔白神庙的多神殿是不会改而崇奉真主安拉的;伊斯兰教真主的权威也是随着哈里发帝国的军事扩张而走向世界的。

印度河、恒河是塑造印度农业文明的基本地理条件,但是大家要注意,印度的农业文明和中国的农业文明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这块地方,恰好和西方环地中海文化有一个充分沟通的条件。从印度的西边,比如今天的巴基斯坦,向上北行恰好就是现代智人迁徙到欧洲的高加索通道,向西一脉平川,就到达环地中海边缘。

所以当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环地中海周边,打到最东边居然就打到印度。可见印度和环地中海地区的沟通条件何其充分。这就构成印度农业文明是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和地中海文化乃至古希腊半工商业文明在远古进行交汇的一个独特文化现象和一个独特的文明实体。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也就是说印度文化是远古时代农业文明和半工商业文明、环地中海文明、古希腊文明的一个交融性杂交性产物。考古发现哈拉巴文明最早发生在四千五百年前,比中国有信史要早千年,那时候他们就有火烧砖建筑和完善的城市建设,还有公共浴室和地下排水系统。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哈拉巴文明遗址)

可是你要知道中国商代殷墟文化遗址,古建筑是土木结构,火烧砖是很晚才有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那里有着特殊的地理交汇条件,这种交汇条件使得他们不像我们这里的封闭地貌可以精雕细琢自己的文化,他们不断地受到外来民族的扰攘和入侵,那么后来的的印度文明面对什么问题呢?就是人种太多了,竞争太激烈,统治不稳定,如果你是上层阶级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你该怎么办?明白了种姓制度怎么来的了吗?就是要强烈的压抑下面的人。维护自己的强权统治和贵族权利。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比如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哈拉巴文明是被雅利安人给灭掉的,雅利安人就是欧洲人种,这个过程表达着南亚次大陆通过高加索通道和西向黑海——里海通道,跟整个环地中海地区交通条件的方便程度,因此人种扰攘就非常容易发生。

因此今天的印度人早已经不是远古时代的印度土著,包括伊朗人、古波斯人。今天的伊朗早已不是当年的古波斯,伊朗高原和印度完全连在一起,同样人种被雅利安人种置换,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伊朗人也信仰的是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可是它却是什叶派,跟以阿拉伯人为主宗的逊尼派宗教大相径庭,形成强烈的纷争局面的原因之一。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国家民族宗教无论是否被世界性宗教所取代,他本身的发展随着世界化的浪潮出现是越来越有局限性,最终消亡是必然的结局,除非它以全新的普世性面貌出现,但一般来说很难,今天倒是也有,比如印度的印度教不是当初的婆罗门教,而是婆罗门教+佛教+各种宗教混合而成的全新宗教印度教,而其他文明古国的地方今天就不是这一面貌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世界化浪潮,全球化或者说陆地霸权跨洲征服带来的思想、文化、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我们还可以发现,除了中国这片封闭地貌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才被踹开国门,真正意义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扰攘以及殖民等近代发生的事情,其他地区早就发生了不知道多少遍了,这一点很依赖于地理环境决定的。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当然了,咱们反着去想,也正是有了民族的入侵和交流才会出现全新宗教,公元前一千五百年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与印度当地土著人的文化融合,那么一个新文化在不久后就会产生。大概三百年过后产生了我们之前节目讲的吠陀文化体系,到公元前十世纪,婆罗门教随之诞生。

它以吠陀为经典,以《梵书》《森林书》《奥义书》诠释之,统一整合了多元的旧有宗教,出现了以“梵”最高层次,梵天、湿婆、毗湿奴为具体形态的三大主神。再有专职的祭祀阶层,然后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使教义和教团组织体系化。这就是婆罗门教。

咱们之前讲过。婆罗门教的形成,同时使得种姓制度达成。大家知道,印度的种姓制度分四大种姓,这种层层种姓的发生,其实跟印度南亚次大陆对外开放,民族扰攘,人群迁徙,层层覆盖有关。上期我们讲了文化,这期我们说的是地理方面的因素。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由此我们去理解原始佛教,奥义书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圣典,是印度唯心论哲学思想和唯物论哲学思想的总源泉。

奥义书认为:「我」是自我、灵魂之意,而生类的一切,从「梵」所生,死了又归还于「梵」,要觉悟真的自己而成为梵——梵我一如,才能解脱。

此宇宙的最初——梵,化为一切,安排维持万象,造成规律。所以,只要遵从此规律而悟得真我,谁都可以成为梵。

奥义书认为有「业」的存在与「轮回」。如说:「人于死时、心脏的尖端会亮,由其光明,「我」乃经由眼睛或脑顶或身中其它部位而脱出。「我」去时,随之生命也去。恰如尺蠖到达一树叶端,然后更捕捉其它叶端。如此,「我」也脱出身体,而造其它新的形态。「我」变成祖先、梵天、诸神或其它有情。....行善而成善人,行恶而成恶人。......故曰:人依欲而成,因欲而有意向,因意而有业,依业而有果」。

奥义书的轮回主体是「我」,而「我」是固定性的灵魂,也是宇宙的「第一原理」或「实体」。 奥义书提倡「禅定」「瑜伽」修行方法,即:在寂静处端坐,调整呼吸,心注一境,以达到恍惚的状态,为靠近「梵」的方法。

佛教虽也有禅定法门,但重视「定慧等持」,在定中起慧观,而目的并非往生天界,而是究竟解脱。佛教说的轮回,是由于纯粹的业力或意志,此业力和意志,是「非固定性」、「无实体」的「缘起力」,故非我论。因此,佛教的业力观,是「无实体」的连续观

所以你看,《奥义书》对释迦牟尼的佛教学说有多大的奠基性意义。这里我引用王东岳老先生的一段话:“婆罗门教由于它有严格的组织体系,阶层体系表达为种姓体系,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社会建构性,或者叫社会建设性。它是东方农业文明血缘组织传统和西方宗教哲理系统两者的汇合和强化体系,因此构成一种极具压迫力的和稳定性的社会文化结构。任何具有建设性文化压抑结构体系的文化,它一定需要一个对冲文化体系以使之缓和。佛教由此发生”

我举个例子中国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儒教讲尊卑有序,人分等级,然后建立有序的阶级社会。因此儒教极具建设性,因此儒学始终是中国的国学、国教,但对应的就是老庄文化。老庄学说在中国起到的作用,叫“解构作用”

儒家学说叫建设性的结构作用,而老庄学说就具有破解性的解构性作用。所以你会发现道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强烈对立,道家学说主张出世,游离到文明社会之外,因此它不具有建设性。它在社会中不断流传,是因为它起到了某种消解儒家尊卑有序社会压制的舒缓作用,这叫解构文化体系的独特社会功能。

大家想想,婆罗门教极具压制性,它以种姓血缘的方式所造成的那种压抑感,远比中国儒家尊卑体系的压抑感要沉重得多。因此它也当然就会出现一个解构文化体系,并且以宗教形式才具有相应的对抗力量。这个结构文化体系的必然发生。

这就是佛教得以诞生的因由。因此佛教最初的发生,你不可视为是释迦牟尼的突发奇想,它是印度社会结构文化体系的必然导出。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佛陀用个人悟道成佛的解脱之道来否定吠陀诸神和婆罗门教的权威,打破了传统的部落宗教和国家宗教的狭隘性,在佛教之前是有很多的思想与婆罗门教对立,但都不成气候。

而我们对比看佛教处处对抗婆罗门教,比如它用缘起学说打破梵的第一因论,它用“诸法皆空”来冰释“吠陀天启”,它“八正道”消解“祭祀万能”,它用“众生平等”破除“婆罗门至上”你会发现它在每一个点上都是婆罗门教的反动。他将反婆罗门教的全部思想体系化了,在那个时候实属异端邪说。

佛陀他在世的时候,佛教的传播虽已在恒河流域的若干部落小国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佛教曾经也在印度大行过一段时间,这是一个特殊原因造成的,我们这里就不解释了。

可是大家要知道佛教最初发生的时候,佛陀是非常寂寞的,他的僧伽组织也就是他的僧团组织人数极少,处处遭到排挤。佛陀当年在世的时候一点都不荣耀,非常狼狈。因为那个时候婆罗门教为主体,想想它是婆罗门教的对抗体系,它在当年的印度要存在有多么困难,所以它只限于印度局北部,今天尼泊尔附近,也就是释迦牟尼家乡附近,在那个地方流传,受到极大的压抑。

所以这里出现一个麻烦,既然佛教是这样一种与婆罗门教对立特质,那么它一定不具有建设性,它本身存在的原因或者说发生的原因是咱们前面说的解构婆罗门教压抑人性和社会的作用,佛教为了让个人达成正觉或者说解脱,而非通过婆罗门所说献祭贡品才可以解脱,因此佛教在印度的背景下最终不能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文化。

从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兴起,到公元后四世纪,佛教在印度逐步衰落。公元后四世纪,笈多王朝,婆罗门教再次复兴,佛教逐步衰退。至公元八世纪到十二世纪,佛教在印度完全消失。大家要注意,今天的印度的宗教是以婆罗门教为主体,以耆那教、佛教为边缘补充,以其他各种杂化的多神教做为边缘性的填补,构成今天的所谓的印度教。这早已经不是最原始的婆罗门教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能看到佛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一个呢?佛陀圆寂二三百年以后,印度进入孔雀王朝,孔雀王朝第三任君主阿育大王,他本人是首陀罗出身,注意他是第四种姓,因此他天然对婆罗门教反感,他自然需要一个队里的思想,刚到遇到佛教,所以大感兴趣。

我举个例子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儒家学说讲究“尊王攘夷、华夷之辩”所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他一旦入主中原了,他会尊奉儒家学说吗?肯定不会,所以他会推崇其他宗教来压抑儒家学说和传统宗法性国家民族宗教对自己统治合法性的对抗,典型的比如唐朝李世民,他四分之三鲜卑人血统。你看他对佛教的推崇。

还有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也是鲜卑族,你现在去看山西云冈石窟为啥那么奇怪,感觉就像是各类宗教大融合。这就是孝文帝搞出来的。你会奇怪怎么看到的是罗马的廊柱呢?印度的佛像。为什么里面的雕塑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呢?这是希腊雕刻家的余留。还有波斯文化,还有巴比伦文化,都在那里,包括很多面孔是皇帝自己的脸,云岗石窟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聚会。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所以大家知道阿育王这样子的人为什么要抵抗婆罗门教了吧。他后来以铁血方式第一次统一印度,然后他以非常强势方式在印度普行佛教,这叫政治的宗教性,这就是我们上面说到的军事政治力量对宗教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在这个时候佛教才短暂兴盛,曾经在印度一时占主导地位,把佛教推广到印度全境,确实却有赖于阿育王的孔雀王朝在印度全境的统治而并非宗教自我发展。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特指的就是这位阿育大王。可是后来到公元四世纪以后又衰落。而贵霜王朝则把佛教从印度带到中亚细亚,进而影响中国。现在印度你去找佛教你找不到了,你得来中国和日本找,至于泰国嘛,佛已经成了另外一种文化了,所以你会找乱的。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正是由于唐王朝的隆盛和强大,以及历代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对佛教的宽容与支持,以及佛教本身的很多思想是与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互补,并且与本土文化不发生太大冲突,有强烈冲突的部分后来也修改了。

就好比道教的发展和流传就是儒家的宗法血缘社会结构对人的强烈压抑的一种缓冲,佛教里面的你比如中国人喜欢的禅宗,佛教进入中国,由于中国农业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极其追求实用,功利化特点明显,所谓学以致用。

因此佛教进入中国被功利主义、使用主义操作所带动,使得佛教在中国的弥散完全在浅层上运行,丢失了其原始时期的堂奥、精妙的哲思,在有的朝代竟落俗到近乎荒诞的程度。另外佛教讲的是关于业报轮回的教义,本来是不讲这个忠君孝亲的,但在中国面临这种宗法社会的国家它必须得改变。

国家宗教和儒学以及道教批判说佛教“无君无父”,佛教为了求自身的生存发展,也不得不把儒学三纲五常的伦理解释为佛教的“五戒,十善”作为众生的业报轮回的善恶根据。所以这是走向了“变质化”,不过我的这个变质化不是贬义词。

要知道所有宗教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极度拔高以至神圣,一个是极度降低以至庸俗。拔高,才显得它的神圣。在佛教上有一句话叫“天上地下,唯我独尊。降位,庸俗化有一个效果极广泛的弥散。因此佛教在中国世俗化的弥散,导致佛教高端思想常常不被理解,甚至总是被误解。当然这个世俗化的过程是任何宗教得以扩散的有力手段和方式。

还是比如禅宗,禅宗引发的其他比如净土宗等在民间极为受欢迎,净土宗直接是只要你信你就能得到好的轮回,净土宗就是后来白莲教那些人的民间宗教信仰。在民间传开了的东西,轻易是不可能被颠覆的,即使你是强权统治者,乾隆好几次想要扑灭民间宗教无果,最后自己晚年居然在念咒语希望宗教农民起义的领袖暴毙。

历代起义用的都是这种方式,比如太平天国用的是基督教对民间信仰的支配。洪秀全自称是耶稣的弟弟。上帝的次子。然后许愿给老百姓只要你信,死后必定上天堂,不需要像他们那样的苦修,你看这能不深受老百姓喜欢么?

有一系列复杂原因才使佛教不仅在中国大地上扎下自己的根,而且通过中华大帝国在东方世界的强大影响,又使佛教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宗教,我们后面再详细说。

这就是印度文化和佛教文化得以发生的社会学原因。在探讨世界性宗教形成和发展问题时,如果仅仅着眼于宗教本身的神圣权威,忽略社会的、政治的、军事的原因,那也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以上内容只是极其简略的分析了世界宗教的特点及其世界化的原因,下面我们在对三大世界性宗教各自进行概括性说明。主要是解蔽一些对宗教的误解,如果感兴趣可以了解相关宗教史,我们重点不是在细节上。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世界文明古代国家—民族宗教的起源与儒家文化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