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堪称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学术史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一难题早在明末清初中西方文化传统的首次深层碰撞之中就被西方传教士提出来了,他们可谓"全盘否定中国民间信仰的始作俑者"。然而,近些年来的大量田野调查却告诉我们:看似古老的中国民间信仰之所以遍地复兴,主要原因即在于,它们乃是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仰习俗。因此,若要重新认识中国民间信仰,首先必需从基础理论上深刻反思: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对于民间信仰的强烈排斥倾向,是否深受"西方宗教概念暨宗教观"的偏颇影响?我们是否应该把中国民间信仰主要理解为"原生态的宗教-文化现象"呢?是否理应着眼中国民间信仰的"主流与本质"来发掘其"真精神与正能量"呢?是否理应立足中国文化与宗教背景,把扎根于祖国乡土的民间信仰视为"最普遍、最真实、最基本的宗教文化传统"呢?是否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来推进中国民间信仰研究,以期对国际宗教学界现行的理论与方法有所补充、修正或提升呢? |
关键词 : 中国民间信仰, 原生态的宗教-文化, 中国宗教文化传统, 民间信仰比较研究, 宗教研究的群众观念 |
Abstract:The study of Chinese folk beliefs has been a long-standing diffculty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ideas and academic studies in China. During the frst in-depth encounter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Western missionaries had discovered this challenge and set the frst example of total repudiation of Chinese folk beliefs. Recent fieldwork-based studies suggest that age-old folk beliefs have started to revive, practically because they are the kinds of beliefs and custom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veryday life of ordinary people. Re-understanding Chinese folk beliefs thus means to reflect upon the fundamentals, asking:have the Western conception and ideas of religion had a signifcant impact on the moder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China and its frm rejection of Chinese folk beliefs? Should we not understand Chinese folk beliefs as primarily "organic religious-cultural phenomena"? Should we not focus on the "mainstream and fundamentals" of Chinese folk beliefs in order to rediscover its "true spirit and positive energy"? Should we not ground ourselves i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religions, and conceive the folk beliefs across the country as its "most common, authentic and basic religious-cultural traditions"? Can we apply comparative method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folk beliefs in hopes of adding to or even amending and improv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currently preval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religions? Any success in attempting to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s in this lecture shall confrm the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cance of re-understanding Chinese folk beliefs. |
Key words: Chinese folk beliefs organic religion-culture Chinese religiouscultural traditions comparative study of folk beliefs grass-roots orientation of religious studies |
62
《人文宗教研究》
总第九辑·2017 年第 1 册
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 年 6 月
重新认识“中国民间信仰” a
张志刚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
内容提要: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堪称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学术史
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一难题早在明末清初中西方文化传统的
首次深层碰撞之中就被西方传教士提出来了,他们可谓“全盘否定中
国民间信仰的始作俑者”。然而,近些年来的大量田野调查却告诉我们:
看似古老的中国民间信仰之所以遍地复兴,主要原因即在于,它们乃
是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仰习俗。因此,若要重新认识
中国民间信仰,首先必需从基础理论上深刻反思: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上对于民间信仰的强烈排斥倾向,是否深受“西方宗教概念暨宗教观”
的偏颇影响?我们是否应该把中国民间信仰主要理解为“原生态的宗
教—文化现象”呢?是否理应着眼中国民间信仰的“主流与本质”来
发掘其“真精神与正能量”呢?是否理应立足中国文化与宗教背景,
把扎根于祖国乡土的民间信仰视为“最普遍、最真实、最基本的宗教
a 2016 年 12 月 22 日上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假座北大英杰交流中心月
光厅,举办第 38 讲虚云讲座,由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教授主讲,题为“重
新认识‘中国民间信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研究员评议,北京
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四龙教授主持。本讲演稿的主要内容,是根据作者发表
于《学术月刊》2016 年第 11 期的《“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反思》一文节选并修改而成。
正文.indd 62 2018/10/9 9:32:43
63
重新认识“中国民间信仰”
文化传统”呢?是否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来推进中国民间信仰研究,以
期对国际宗教学界现行的理论与方法有所补充、修正或提升呢?
关键词: 中国民间信仰、原生态的宗教—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传统、
民间信仰比较研究、宗教研究的群众观念
所谓的“中国民间信仰”,顾名思义,就是指中国大多数老百姓
的传统信仰。然而,如何认识与评价“中国民间信仰”,却堪称中国
宗教史、中国思想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
借此次虚云讲座,我试从“田野调查、概念反思与价值重估”三方面,
提出并论证“重新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中国民间信仰田野调查近况
我们应该承认,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陆屡
遭冲击和否定,而民间信仰所遭到的批判与破坏更为严重;相比之下,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民间信仰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传承状况较好一些,
对此我在台湾的数次考察中有所感受。所以,我们先来过目台湾地区
的相关调查成果。
台湾地区宗教变迁:1984—2009a (单位: %,份)
宗教类型 1984 1990 1995 2000 2005 2009
佛教 46.9 31.4 26.1 28.3 20.9 19.7
道教 7.2 8.5 11.1 15 13.5 13.5
民间信仰 28.6 33.6 30.7 27.2 41.4 42.8
一贯道 -- 2.2 2.8 2.2 1.9 1.7
伊斯兰教 0.1 0.1 0.1 0.0 0.0 0.0
天主教 1.8 1.2 2.3 1.4 0.6 1.5
基督教 3.3 3.4 4.5 4.8 4.1 4.0
无宗教信仰 11.7 18 20.9 20.1 16.8 12.9
a 本图表由卢云峰教授提供,数据资料来自《台湾社会变迁调查数据库》(2009),
该数据库所依据的是台湾“中研院”社会学所主持的“台湾社会变迁调查项目”。
正文.indd 63 2018/10/9 9:32:43
64
人 文 宗 教 研 究 · 总 第 九 辑 · 2 0 1 7 年 第 1 册
其他 0.3 0.9 1 0.9 0.7 3.8
样本数 4199 2532 2081 1895 2146 1927
上列表中的数据表明:多种信仰并存,民间信仰独大,可谓当代
台湾社会宗教格局的基本特点。为什么“民间信仰独大”呢?卢云峰
等学者做过如下分析。尽管在 1984 年以来的数次台湾社会变迁调查中,
绝大多数受访者自称信仰佛教、道教或民间宗教,也有人自称“无宗
教信仰”,但实际上这 4 类受访者并没有多大差异,他们几乎都是“民
间信仰的实践者”,主要原因有这样几点:首先,那些自称“无宗教
信仰”的人并非无神论者。台湾专家宋文里和李亦园的量化研究发现,
此类受访者中,62% 的人相信坟地风水,1/3 的人相信阳宅风水,1/3
的人相信吉日。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他们仍怀有“中国传统信仰”,
只不过“日用而不知”罢了。其次,很多自称“信佛教”的人,也是
民间信仰的实践者。社会学家瞿海源的研究表明,由于佛教影响广泛,
许多国人习惯自称佛教徒;但经严格考察,只有 6% 的人坚持吃斋、念
经、参加法会等;如果再除去“妈祖、关公、土地公”的大量信众,“真
正的佛教徒”至多 15%。再次,道教与民间宗教在台湾地区实际上是
高度重合的,研究者往往对二者并不加以严格区分。总之,民间宗教
的确可以看成“台湾地区宗教的主体或主流” a。
加拿大汉学家丁荷生(Keenth Dean)与中国学者合作数年,完成
了“福建省莆田平原地方宗教仪式调查”,调查范围广及 724 个村所
形成的 153 个“仪式联盟”,调查内容包括人口数量、主要宗族、当
地寺庙和仪式庆典等。丁荷生根据此次调研结果指出:1979 年以来,
中国各地掀起了“一场或许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方宗教仪式传统的
复兴与重塑”。以莆田为例,724 个村的总人口 746495 人,每个村的
平均人口超过 1000 人,有些村高达 10000 多人;这 724 个村里有 100
a 详见卢云峰、李丁:《台湾地区宗教的格局、现状及发展趋势》,载金泽、
邱永辉主编《中国宗教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第
226-228 页。
正文.indd 64 2018/10/9 9:32:43
65
重新认识“中国民间信仰”
多个不同的姓氏,一般每个村有 3—4 个姓氏,有些村多达 14 个姓氏,
单姓氏的村少于 1/3;这 724 个村里共有 2586 个庙宇,大多数村有 3
个以上,有些村多达 8 个,也有些村只有 1 个;这 2586 个庙宇里共有
10433 座神像,代表 1200 多位神明,每个村庙平均至少有 4 座神像,
有的村庙多达 35 座;每逢神明诞辰,人们举行仪式,除了每年一次的
主要节日,还有大量其他仪式活动,譬如,江口地区村庄密集,邻村
农民一年中有 250 天可以参加仪式并观看戏剧。
丁荷生进而指出,粗略估计起来,中国各地约有一、两百万个村
庙被重修或重建,长期以来被认为已失传的仪式正在这些民间宗教庙
宇中重塑和举行。中国农村约有 68 万个行政村,假设每个村的人口约
为 1000 人,平均每个村约有 2—3 个庙,那么就有 6 亿 8 千万村民以
某种形式参加这些民间宗教庙宇的仪式活动。由此可见,过去 30 年里,
民间宗教庙宇的数量和仪式活动可谓飞速增长,它们的重建及其仪式
活动还得到了当地外出农民工的有力支持,全国农民工约有 2 亿多,
他们寄回家乡的收入相当可观。外界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北京、上海
等大城市的发展状况,却几乎没有人了解中国农村的日常生活及其民
间宗教仪式。 a
2006—2007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浙江省社会科
学联合会组织实施了“浙江民间信仰现状调研项目”,调研地区主要
有温州、台州、义乌等市,调研内容涉及神祇崇拜、祖先崇拜、仪式
活动、五大宗教对民间信仰的影响等,重点问题聚焦于:如何看待社
会转型期的民间信仰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如何有效管理民间信仰活
动等。叶涛教授撰文点评了这次调研的大量收获。此次调研发现,民
间信仰活动的主要特点在于,数量大、规模小、信众广、管理形式多
样等。例如,台州市的民间信仰庙宇如星罗棋布,已成为村社文化生
活的组成部分。当地民间信仰的神明崇拜和香火祭祀传统深厚,类型
a [ 加 ] 丁荷生:《中国东南地方宗教仪式传统:对宗教定义和仪式理论的挑战》,
载《学海》2009 年第 3 期。
正文.indd 65 2018/10/9 9:32:43
66
人 文 宗 教 研 究 · 总 第 九 辑 · 2 0 1 7 年 第 1 册
多样,已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城隍、土地、玉皇大帝、观音、
天地水三官、关公、龙王等全国性神明崇拜普遍存在,白鹤大帝、济公、
钱王、胡公、张元帅等地方性神明也影响很大。当地民间信仰活动大
多由精英牵头,群众热衷,已成为乡村自治的凝聚符号。 a
金泽教授在《中国宗教报告(2008)》里指出,近些年来,有关东北、
华北、西南、东南等地区的大量田野调查表明,民间信仰在中国大陆
并非个别现象,不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在一些地区,其信众人
数和活动场所都超过当地“五大宗教”。就调研成果而言,“民间信
仰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争议;对于“民间信仰的规模与范
围”,虽然存在争论,但属于“调查技术和预设尺度”问题,并不涉及“事
实判断”;真正的深层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民间信仰,怎么做出“价
值判断”?有人认为,民间信仰是“草根文化”、“文化遗产”或“本
土宗教的组成部分”,应当尊重宽容;但也有人认为,民间信仰在古
代属于“淫祀”,在今天属于“封建迷信”,是“落后的、反科学的”,
应该彻底否定。 b
我认为,金泽教授所指出的“深层问题” ——如何看待民间信仰,
怎么做出“价值判断”,可谓一语道破了“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自始至
今所陷入的理论困境”;而要突破这种理论困境,我们便不能不重新
反省两个基本问题——“中国民间信仰”到底是什么?其主要作用又
是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抓住这两个基本问题或两大学术症结,
通过环环相扣的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逐步走向更深入、更成熟的理
论思考。
a 叶涛:《浙江民间信仰现状及其调研述略》,载金泽、邱永辉主编《中国宗
教报告(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第 285-290 页。
b 综合参见金泽:《民间信仰:推动宗教学理论研究》,载金泽、邱永辉主编《中
国宗教报告(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第 192-207 页;金泽:《关
注“民间信仰”,推动宗教学创新》,载李四龙主编《人文宗教研究》第五辑,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 年,第 1-9 页。
正文.indd 66 2018/10/9 9:32:43
67
重新认识“中国民间信仰”
二、重新反省中国民间信仰概念
在我看来,要想客观地认识中国民间信仰并对其做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首先必需深刻地反省长期以来“强烈排斥中国民间信仰的理论
倾向”。
那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长期流行的“强烈排斥民间信仰的理
论倾向”由何而来呢?一旦追究起来,其始作俑者恐怕非明末清初来华
的西方传教士莫属。例如,利玛窦的名著《中国札记》里,虽有一章
里题为“中国人的各个宗教派别”,可他却在描述整个中国宗教状况
时,不仅只是评判“儒释道”、贬损佛道教,把“三教合一”蔑视为“中
国人的全部迷信”,而且竟然以为,中国民间社会的其他所有信仰现
象全都不值得一提。这种偏颇的西方宗教观,可谓强烈排斥中国民间
信仰的理论雏形!又如,艾儒略、孟儒望、马若瑟、沙守信、郭纳爵、
冯秉正、陆铭恩等同时期或稍后的传教士,尽管大量提及中国民间信
仰现象,但他们同样偏执西方宗教观的强烈排斥态度,极尽贬低中国
民间信仰之能事,他们所留下的大量言论里,几乎可以追查到近现代
海内外研究者用于中国民间信仰的所有负面评价的最早版本! a 下面,
让我们一起来看路遥先生所做的历史考察与史料分析。
中国封建社会到了晚明出现一大变局,即西方欧美资本
主义国家向中国传入独尊上帝一神的基督宗教,以图征服中
国传统宗教,于是佛道二教与民间信仰都遭到了严重打击,
统统被扣上“迷信”贬词而受全面批判。 b
路遥先生专就“天主教汉语文献中对中国‘迷信’的批判”做了
全面分析,将其“批判对象”细分为下述几类:(1)“辟佛道二教”,
a 关于这方面的大量史料,可参见《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五卷本,
楼宇烈顾问,郑安德编,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 2003 年修订重印版。
b 路遥:《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之考察》,载《文史哲》2010 年第 4 期。
正文.indd 67 2018/10/9 9:32:43
68
人 文 宗 教 研 究 · 总 第 九 辑 · 2 0 1 7 年 第 1 册
主要批判内容包括:佛教的天堂地狱说、六道轮回说、佛氏、观世音、《楞
严咒》、《大悲咒》、佛斋、“四大逆”等;道教的天堂地狱说、玉
皇大帝、老君、文昌、真武、三官大帝、张天师、八仙、三仙、三茅等。(2)“辟
正祀”,西方传教士和奉教士大夫对山岳、星辰、鬼神敕封,以及城隍、
关羽、“五祀”(灶神、门神、行神、户神与中霤神)统统加以批判。
(3)“辟淫祀、淫祠”,淫祠与广大民众的生活和思想紧密相关,对
传教活动极为不利,西方传教士和奉教士大夫竭力加以批判,例如,
他们对东南江浙一带民间社会极具影响的“五圣”和“张王”大加痛斥。
(4)“彻底否定中国民俗”,这方面被批判的内容有:八字、吉日、
接星、风水、相面、抽签、烧纸、躲殃、打醋炭、调神、洒扫、献羊、
关煞、活丹、跌魂、剁死婴等(郭纳爵);占卜、求签、灼龟、起课、
择日、星占、画符、念咒、去病驱邪、师公师婆、盅毒、魇魅、请仙扶乩、
妄言祸福、面相、算命、五行、风水、方向、野祭呼魂、烧神化马、纸锭、
纸钱、超度破狱、修炼内外丹等(冯秉正);风水地理、命理、择日、
星占、占卜、长生、乱说经咒等(见徐光启译作);采药、炼丹、符咒、
成仙、白日飞升、蜡烛祈赛、神明显灵、择地葬亲、卜筮、择日、推命、
相面、占天、占卜等(朱宗元)。 a
上述扼要的历史考察可使我们认识到,中国民间信仰研究之所以
长期陷入严重困境,根本的理论症结即在于,所谓的“民间信仰”概
念从一开始就是很成问题的!正因为大多数近现代学者深受“西方宗